他被赶出寺庙时在墙上题了首诗,三十年后官拜宰相又回去写续集!

王播(759年~830年),出身寒门,从小孤贫,凭着刻苦勤奋,以文辞自立。贞元十年(791年),擢进士,官至宰相。

少时居家迁至扬州,父亲病故后,家庭条件实在太差,只得到当地木兰院的僧寮里借读。

寺院里一天三餐的吃饭时间都固定在寺僧敲钟之后,王播每次听到开饭的钟声,便迅速放下手中的书本,敢去斋堂“随喜”吃饭了。但时隔不久,事情却变得离奇起来。

一天中午,沉浸在读书中的王播突然感到饥肠辘辘,抬头一看,太阳都已偏西,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却没有听到钟声。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读书人,他实在也不好意思去问到底什么情况,于是便继续钻研苦读。过了好一会,饿过了头的王播终于听到了敲响的钟声。

他被赶出寺庙时在墙上题了首诗,三十年后官拜宰相又回去写续集!

王播兴奋极地一个冲向了食堂,去发现食堂了空荡荡的,一点开饭的样子都没有!王播看着食堂师傅脸上那副幸灾乐祸的神态,刹那间便全然明白了。他知道寺院已经厌倦他在这里吃闲饭了。他强忍着屈辱的泪水,当即返回住处收拾行李,并在寺院墙壁上愤然题写了一首诗,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十多年过后,王播调任淮南节度使,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当年的木兰院。早已闻知王大人要来的寺僧们,把王播当年居住过的地方修葺一新,还把他当年愤然写下诗作的墙壁,轻轻地用拂尘掸去浮尘,然后用上好的碧纱把它覆盖起来,免得它再次受到灰尘的侵蚀。

王播踏入这座曾使他奋发蹈厉的寺院时,当年的辛酸与辛苦真是历历在目,令他百感交集。猛一抬头,他发现自己当年写的那首被碧纱笼罩,这种优待不由得更使他感慨万千!思潮翻滚的他当即在原诗后续写起来,以便记录下他这先后不同遭遇的感慨。其诗云: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他被赶出寺庙时在墙上题了首诗,三十年后官拜宰相又回去写续集!

写完此诗,意犹未尽,王播便又题写了下面这首令他更为惆怅的著名诗作: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然后,他便长叹一声, 怅然离去。而后人拿它来作为素材入文学作品的便极其多了。苏轼《石塔寺》就说:“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在同首诗里,苏大诗人还一再感叹:“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王播这事在真切地折射出世态人情的同时,对于自身要求有所作为的人士来说,它也未始就不能让人自我砥砺呢。因为要自我奋起以谋求改变恶劣现状的,他无疑也就更值得人们特别的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