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何以成爲中國AI城市之首

北京何以成为中国AI城市之首

北京CBD

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有多少家?最近一份官方報告給出了答案。

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北京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2018年)》(以下簡稱“白皮書”),由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課題組編寫,報告中詳細闡述了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以及北京市發展人工智能的環境。報告中提到,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共有4040家AI企業。

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趨勢,中國也十分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從2015年起發佈了不少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戰略和目標計劃,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人工智能已滲透到中國的各行各業,改變現有行業模式,賦能的傳統行業主要包括醫療、家居、駕駛、零售、城市、教育、金融、交通等。

在中國,前沿技術往往會紮根於一線城市。如果問中國哪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最好,那肯定是北上廣深四個城市,而如果說這四個城市中哪個的人工智能水平最高,毫無疑問是北京。那麼,北京何以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狀況最好的城市?

創業傳統與資本聚集

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風潮起來後,北京也誕生了不少人工智能公司。據《白皮書》顯示,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共有1070家,佔全國人工智能公司數量的26%。北京市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431家,其中12家公司已上市,佔全國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能公司的35%。這其中許多公司誕生於海淀區,《白皮書》中提到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60.96%聚集在海淀區,而中關村海淀區的創業中心正是中關村,互聯網週刊評選的2016中國人工智能TOP100中一半來自北京中關村。

北京何以成为中国AI城市之首

中關村

這些人工智能公司中,投資融資額度最高的前三名是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自動駕駛。

有資本的支持,會方便創業公司的成長髮展。《白皮書》顯示,北京人工智能創新企業2014年開始增多,2015到2016年爆發式增長,2017年有所回落。《白皮書》中還提到,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大多處於A輪,佔比達29.09%,Pre-A輪企業佔比6.67%,天使輪企業佔比18.48%,種子輪企業佔比2.73%。從上面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融資階段在A輪之前的企業佔比達到一半以上,這說明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多處於初創期,發展離成熟還有很長距離,需要繼續加大資金的投入和技術的發展。

21世紀最重要的人才

北京可以算是中國內地高校資源最強的城市,8所“985工程大學”、26所“211工程大學”,這兩類高校的數量均排在全國首位。北京的近百所高校一齊為社會輸送著人才,據北京市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地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651萬,人才從業密度達到54.9%;擁有“兩院”院士756名,約佔全國二分之一,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1486名,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682名,佔全國比重超過四分之一。

高校輸出的人才中不乏人工智能界方向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院計算所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能骨幹研究單位都聚集在北京,擁有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10餘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騰訊研究院聯合boss直聘發佈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中提到,北京的AI人才佔了全國的44.7%。

除了高校盛產人工智能的人才,北京還是一個國際交往中心,通過各種會議集聚人才。國際會議是高端國際人才重要的交流方式。根據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最新發布的數據,2014年接待國際會議數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全球第14位,位列中國之首,亞洲第二。

雖然北京的人才數量大,但也存在著一個問題:缺乏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人才是人工智能競爭的核心,但我國人工智能基礎教育起步較晚。《白皮書》中也提到,在我國超過10年以上經驗的人工智能人才數量少,人工智能頂尖人才數量和質量都不及美國。

人才多了,帶來的專利自然就多。《白皮書》中提到,北京人工智能專利數量超過2.5萬件。但在人工智能專利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基礎技術專利佈局少,《白皮書》中提到“北京的人工智能專利多集中在應用層,而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較少”,這很大部分是由於企業急於變現,因為投入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資金,並且需要很長時間,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這樣的企業容易在還沒出成果前就斷掉資金鍊。而美國在這方面的投入較多,《白皮書》中提到“如在腦認知機理和計算模型、神經形態芯片技術、量子計算機等方面,幾乎都掌握在美國企業的手中”。

其次是全球中國人工智能專利佈局弱。雖然中國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數量不亞於美國,但北京企業對於海外專利佈局的意識薄弱,據統計,2017年申請人工智能美國專利的前20強,幾乎全被美國企業佔據,僅一家韓國企業及一家日本企業進榜,沒有中國企業。

再次,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經驗和專業度欠缺。《白皮書》中顯示,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通常會涉及對海量數據的採集加工、模型訓練、深度學習、算法優化、功能模塊等有關內容,表面上看,這些內容很容易被歸類成“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這一不受專利法保護的客體。但實際上,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往往是為了解決某一領域的具體技術問題,客觀上是能帶來技術效果的技術方案。由於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具有獨特性,企業在進行專利申請時,需注意專利申請文件撰寫質量,才能獲得一批高質量的核心專利。

同時,北京人工智能行業還存在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薄弱、專業專利數據庫欠缺、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有待提升等問題。

因此,目前國內還需要大量引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才能滿足創新研發的需求。人才的引進目前正在進行,包括“千人計劃”、“海聚工程”等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來京創業和工作的專項工程。

政策

在新技術的萌芽、發展時期,政策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好的政策能加速新技術的發展。

北京在人工智能政策方面也有明顯的優勢。自2016年以來,北京發佈多項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服務措施。201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於促進中關村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2017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發佈了包括《關於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在內的10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在產業環境營造、資金支持、人才服務等方面對人工智能產業給予全方位保障。

除此以外,今年年初“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為首任院長,首批設了立3個創新中心及一個人工智能計算及數據應用服務平臺。

政策、人才、創業傳統與資本,一齊構成了北京人工智能如今的發展狀態,被其他城市在短期內超越微乎其微。這也給其他城市一個借鑑,通過對這幾方面因素重點著手,也可以讓城市在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中有一席之地。

“AI與機器人”二維碼

&nbs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