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念了一句論語,沒人領會意思,只有和珅聽懂,從此飛黃騰達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自負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不必說,就說是一生寫下四萬餘首詩,也不是哪個詩人能夠比得上的,所以他對自己的腹中詩書也十分自信,有時候他責備人也不明說,而是賣個關子讓大臣們猜。

乾隆唸了一句論語,沒人領會意思,只有和珅聽懂,從此飛黃騰達

乾隆皇帝

有一次,乾隆皇帝準備出行,車馬都已經準備妥當即將出發,但是在這時候竟然找不到黃蓋,皇帝震怒,大聲說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孰之過與?”。身邊的大小臣工都是一臉茫然沒理解皇帝是什麼意思,這時候一個侍衛佔了出來說“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乾隆唸了一句論語,沒人領會意思,只有和珅聽懂,從此飛黃騰達

和珅

乾隆皇帝一聽,竟然有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還是個侍衛,於是就很高興的過去問:“汝讀《論語》乎?”,那個侍衛回答說“然(是的)”。這個侍衛從此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官居大學士、九門提督、軍機大臣等要職,他就是和珅。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魯國權臣季氏將要攻打顓頊國,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在季氏處做家臣,這時候這倆人來拜見老師。孔子說你們應該去阻止季氏,而冉有狡辯說:是他要攻打,我們並不想這樣做,於是孔子就用上邊這句話責備冉有。

乾隆唸了一句論語,沒人領會意思,只有和珅聽懂,從此飛黃騰達

​虎兕出於柙

這段話作為《論語》名句,其實很多人都讀過,只不過在乾隆突然念出來的時候,就沒人理解皇帝想幹什麼了,只不過和珅機敏十分,立馬就想到了而已。

有些東西不是你知道,你會就行了,你得把他在關鍵的時候用上那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