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選秀狀元爲什麼沒有一個得分後衛?

一粒塵埃戰書生


NBA歷史上只有一個得分後衛獲得了狀元,那就是1975年的大衛湯普森。不過後來他去ABA打球了。得分後衛不僅幾乎沒有狀元,而且選秀的順位一般也不太高,這就與一號位和五號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比如強如喬丹只是3號秀,科比更是13號新秀。不過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



得分後衛為什麼很少有狀元,而且順位不高?

第一,得分後衛的作用單一,而且容易被替代。得分後衛顧名思義就算要得分的,比賽中組織球隊有一個號,陣容內線有四五號位,全能選手有三號位。所以二號位的作用就是要得分,我們知道僅僅靠一種方式是很難幫助球隊取勝,像科比這樣的得分爆發力除外。而且事實證明其他位置的球員得分能力我不差,如今的一號位又有越來越多的雙能衛,他們得分組織都很棒,去庫裡和威少等人。分衛在過去不受待見,未來更不行了。


第二,得分後位防守端不夠全面。分為的身高一般在1米95左右,這就導致了他只能一對一防守外線球員,有的三號位他都防不了。在擋拆以後換防四五號位的時候就更不行了,當然了這也是一號位的問題。如今的情況是內線球員越來越快,他們換防外線球員的時候很可能不吃虧,而二號位防內線球員由於身高體重的劣勢永遠都不行。

第三,一號位和內線更重要。我們現在看看容易出狀元的位置。以前是一號位和五號位,如今四五號位已經模糊了,就直接說內線吧。一號位可以組織球隊的進攻,同時自己也可以進攻,一個出色的一號位可以提高整個球隊進攻的級別,去納什,保羅等。而內線不僅能夠在內線一對一防守,還能協防突到內線的外線球員,是球隊內線的屏障,更加重要。由於這些位置在球隊中太重要了,所以容易成為建隊核心,也就經常出狀元了。



如今的聯盟位置已經越來越模糊,未來的聯盟應該是搖擺人的時代,要求所有人都要全能,現在聯盟已經沒有幾個純正的五號位了,也許不久以後一號位也沒有了。


銳理體育觀


NBA歷史上是有得分後衛狀元的。1975年NBA狀元大衛-湯普森就是得分後衛出身,只不過他在拿到狀元秀之後沒有選擇去NBA打球,而是去了ABA。但是嚴格來看,他仍然是一名實打實的得分後衛狀元,所以這個問題中說NBA沒出過得分後衛狀元,其實是錯的。

湯普森參加選秀的那一年,他是毫無爭議的狀元秀,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位置,因為在當時他是一位劃時代的球員。湯普森大學期間曾率隊在NCAA取得過全勝賽季,也就是一整個賽季沒輸過一場球。而且他具備70年代絕對罕見的驚人彈跳力,也是他首次將空中接力這種具有震撼性的個人表演帶進NBA。

但是湯普森的職業生涯高開低走,最終毀於毒品與傷病。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失敗導致球隊經理們對得分後衛狀元有了陰影,從湯普森之後,確實再也沒有得分後衛當選過狀元秀,哪怕是喬丹也不行。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湯普森之後,沒有得分後衛能夠在學生時期貢獻他那樣令人震撼的表演,也是得分後衛無法再當選狀元的原因。就拿喬丹、德雷克斯勒、阿倫、韋德等一批優秀分衛來說,即便他們在大學或高中發揮再好,卻無法在湯普森之後更進一步、給人帶來更多的新鮮與震撼,那麼在同等的條件下,NBA球隊自然會更偏向選秀風險相對少一些的內線或控衛,這是聯盟長久以來的傳統。


菱鏡頭


這確實是歷來都存在的問題,最近被選為狀元的得分後衛是1996年的艾弗森,不過他在進入NBA之前是打控衛的。

首先,籃球是一項講究天賦的運動,尤其是身高是最基本的條件,“得內線者得天下”歷來都被認為是籃球場上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喬丹之前,張伯倫、賈巴爾等哪個不是雄霸一方的內線,就算是打控衛的“魔術師”約翰遜也是擁有著前鋒的身高。因此,在早前,秀選狀元大都被天賦異稟的內線鎖定。

之所以選擇高大內線還有一層原因在於,內線的成材率高,只有擁有身高跟天賦,內線的技術相對容易培養,而且下限不會太低。

除了內線之外,控衛是另外一個最容易當選狀元的,因為,控衛是一個球隊的大腦,控衛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一支球隊的攻防節奏,而且一個好的控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有熱門的控衛出現,必將是各支球隊爭搶的大熱門。

得分後衛的備受推崇最應該感謝的人是喬丹,正是他的橫空出世,讓得分後衛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在他的影響下,在20世紀初迎來了東艾西科北卡南麥的分位盛世。


但是隨著小球的盛行,球員位置越來越模糊,一個能夠掌控節奏的控衛更是顯得稀缺。位置的模糊使得得分後衛的功能日漸尷尬,因為無論是控衛還是前鋒都能夠兼具得分的任務。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大內線與潛力控衛的成材率要遠高於得分後衛,儘管喬丹已經被公認為歷史第一人,但是如果時光倒流到1984年秀選,在喬丹與奧拉朱旺之間,絕大多數的經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大夢”選為狀元。


夢在枕邊


是的,分衛和小前鋒這兩個位置屬於搖擺人,從傳統看來,這兩個位置一般是不能作為隊伍重連核心的存在。

考慮到狀元秀一般都是那些墊底重建型的球隊,他們更願意選擇內線中軸核心(中鋒)或者是外線核心(控衛)。因為這兩點是隊伍組建的基石。因此歷年選秀,中鋒或者控衛一般都是狀元秀最多可能出現的位置。

至於其他位置,可替代性是要比中鋒或者主控衛的程度要高的。實際上這點從NBA的球員交易都能夠看的出來。如果說一個球隊把當家中鋒或者首發控衛擺上交易,基本上跟決定重組的意思差不多了。所以在選秀層面,球隊肯定是首選一個能長期成為球隊成長核心的角色。

這點歷年NBA大部分非中鋒或者控衛的大牌球星都沒能成為狀元秀的殊榮。甚至球神喬丹都不例外。公牛選喬丹的時候,甚至當時屬於無奈之選。因為他們看中的兩個中鋒,包括奧拉朱旺,還有另一個,被一號籤和二號籤都選走了。不過卻反而成了最大的驚喜。

包括現在的一些超級巨星,例如詹姆斯。雖然現在位置主要是小前鋒。然而當年騎士選擇他的時候,是意圖當做控衛的。模板是魔術師約翰遜。而狀元鄧肯,位置是大前鋒。但馬刺選他是意圖成為大偉羅賓遜的接班人,也就是中鋒。後來實際上也其實就是當真中鋒來用,不過是位置還是叫大前鋒而已。

所以分衛,小前鋒,大前鋒,這幾個位置能夠出現在選秀狀元籤,甚至是前三籤的幾率都是比較少的。除非是有超級驚豔的表現,才有可能出現在最高順位。

歷史上NBA有過一個狀元秀的得分後衛。不過基本上最終也沒有打NBA。不過那也是目前絕無僅有的一個而已。






劍客浪心2017


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得分後衛是一個相對而言更加大器晚成的位置。相比於身高,防守,團隊意識,得分是後天最容易得到培養的能力。這就意味著,球隊如果選分位的話,冒的風險更大。

首先,內線比外線有優勢,因為更加穩妥,對於建隊更加有保障。

這麼說吧,中鋒,你實力超強,那麼,肯定是各隊爭搶的香餑餑。你像奧尼爾這種不世出的超級中鋒,無可爭議的狀元人選。

如果中鋒沒有特別拔尖的,那麼,大前也是很多球隊會優先考慮的,畢竟,那也意味著內線實力。像鄧肯就是屬於這一類,畢竟還能客串中鋒。

控衛也是一樣,球場指揮官,對一支球隊的提升是顯而易見。而且,控衛因為掌控球權,獲得的關注多,自然更容易評估。

小前最典型的狀元就是詹姆斯了。但是,詹姆斯主要是因為個人太驚豔了。否則,小前其實並沒有太大優勢的。

最後說分位,顧名思義,負責攻城拔寨,得分能力必須超強。但是得分能力超強,這是很難衡量的。

畢竟,一個新人,很多技能還在開發中,面對的防守強度不同,表現可能會大相徑庭。對比詹姆斯,杜蘭特,哈登等人在NBA的進化史,更能說明問題。無論身板還是得分方式,都和初入聯盟時有天壤之別。

尤其是,很多NCAA優秀的得分手,到了NBA卻水土不服。典型的就是上海的寂寞大神弗雷戴特了。這就讓球隊在手握狀元籤的時候,得分能力的比重不會特別高。


籃球派


這是因為時代的原因,從前有一句話:籃球是巨人的運動。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鋒是籃球運動的統治者,而其他位置上,大前鋒是中鋒的輔助,小前鋒能裡能外攻防能力都得合格,控衛梳理球隊的輪轉,而分衛的作用一般是投籃和防守。所以早期聯盟選秀,狀元一般都是中鋒,要是沒有中鋒球員,大部分球隊會選擇小前鋒和控衛,基本沒有一個球隊會把難得的狀元籤用在分衛和大前鋒上面,除非天賦異稟,遠超同屆球員。舉個例子84狀元奧拉朱旺,榜眼薩姆鮑維,85狀元尤因,86狀元多赫蒂,87狀元大衛羅賓遜,這些球員都是中鋒。也有部分年份的狀元人選是控衛和小前鋒,但是那也與當年的確沒有好中鋒有關。

90年代之後,喬丹開創了一個屬於他的偉大時代,於此同時大前鋒位置上也湧現出來卡爾馬龍,巴克利為首的傳奇巨星,而中鋒,小前鋒,控衛等位置依然搶手。所以,當喬丹結束了他的時代,聯盟再次由大個子統治,只是這次大前鋒也擁有了和中鋒等價的地位。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韋伯還有奧尼爾。基本上每一個強隊都有一位強大的內線球員,雖然同時期也有四大分衛,但是隻有當他們和偉大中鋒搭檔時,威力才最大。所以內線新秀還是比較佔便宜。

內線的熱潮還沒結束,聯盟又進入了小前鋒的時代,代表人物詹姆斯等,而還沒等小前鋒時代結束,庫裡橫空出世,小球打法驚豔全聯盟,現在的時代正式控衛的盛世。擁有一個超級控衛是每一支爭冠球隊的標配,所以在高順位新秀中控衛的比重越來越大。但對抗小球打法,最好的方式還是擁有一個超級中鋒,好像又進入了歷史的輪迴。

籃球場上最基本的五個位置,中鋒,大前鋒,小前鋒,控衛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而分衛這個位置雖然擁有喬丹,但喬丹的時代,並不是分衛的時代,所以人們很難在選秀中用狀元籤去選擇一個分衛。


九牛二虎1龍


SG這個位置天賦不容易看啊,這個位置想打出來太需要想象力和運氣了,而選秀是以很低的成本簽約世界上最棒的潛在巨星,由不得球隊做出最穩的選擇。

所以一般選秀都選下限高的球員,哪怕沒打出來也不差,所以一般都是大個子,頂級的中鋒或者前鋒,偶爾也會選PG,畢竟球感和運球傳球這種技能也是很保值的。

SG是一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位置,打不出來就成定點投手了,畢竟球權在PG手裡,而大個子一般都可以打無球+防守,SG就極其尷尬了。

但SG一旦打出來那就是無堅不摧了,無論是喬丹、科比、韋德、哈登都是能徹底掌控比賽的球員,在詹姆斯這種組織前鋒出現之前一直是統治NBA的金字塔尖。

就比如韋德和哈登,他們在自己的位置已經打出了恐怖的成績,但狀元籤依然沒人敢選。

韋德偏矮,而且投籃不穩定。哈登絕對速度不快,這影響了他的防守和單打效率。

但韋德通過天神一般的防守和意志力還是打出來了,而哈登則是通過自己堪比頂級控衛的傳球和中鋒級的強壯身體打開了比賽的空間。

但這些素質在選秀前都很難通過幾次試訓和NCAA成績看出來。

對於球隊總經理來說:是否選到歷史上最棒的球員是第二位的!一旦選錯了誰來背鍋是第一位的,這意味著自己上百萬美金年薪的飯碗是否端得住的問題。


魚大嘴


因為傳統得分後衛只是得分

用最粗俗的說法就是你就是一守著天上掉餡餅的主兒。

我需要的是你的有球能力怎麼樣,你的身體如何?我不想看你的無球能力如何?因為進入聯盟來得及培養無球能力,而且無球能力評價是這個世界上最扯淡最不靠譜的,根本不值得信任。

喬丹能拯救得分後衛是因為喬丹有小前鋒的實力才讓得分後衛有了價值。他們的有球能力極強。

有球能力在任何時候都吃香,籃球沒有芯片,在怎麼變,有球能力強都是第一位。無球跑動雖然是提升實力上限的技能但是,有球能力是下限,再次也次不到哪兒去!


鐵骨英雄祁同偉


分衛歷來都是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既不像中鋒那樣是攻防的樞紐,也不像控衛那樣指揮大局。也不能像前鋒那樣摧城拔寨,傳統分衛工作比較單一。很難作為體系統治比賽。喬丹科比這些分衛大神之所以能統治聯盟主要是他們顛覆了分衛的打法,他們都開發出了前鋒甚至中鋒的技術,而且兼具控衛的素質,屬於技術和身體上的怪物。歷史上絕對以分衛為球隊老大的球隊基本都沒拿過冠軍。這更加證明了喬丹和科比的偉大。隨著聯盟進攻節奏的提速,跑轟的盛行,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分衛狀元的


周權權


首先現在人們對後衛的劃分並不像之前那麼清晰,分得分後衛和控球后衛,現在流行叫雙能衛,也就是既能組織球隊,還能自己得分,不存在專門意義上的控球后衛了。

例如羅斯、歐文、沃爾這三個狀元,你要怎麼去劃分他們的位置,表面上稱之他們為控球后衛,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得分能力是不遜於任何得分後衛的,甚至有的時候他們在場上的位置就是得分後衛。

例如歐文在騎士的時候,只要詹姆斯在場上,基本就是詹姆斯控球,歐文得分,詹姆斯下場時,歐文才會客串下控衛,所以說現在對後衛這個位置沒有什麼精確的劃分了。

再說說為什麼選秀經常會選大個為狀元,其實原因很簡單,身體天賦看得見,身高臂展彈跳等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