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 “挤压效应”的案例

据中国科学院最新预测,2018年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将达到8122元/平方米。房价高涨是挤压消费的原因之一。

对于准备购房者来说,为了应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他们必然会改变自身的消费习惯,增加预防储蓄需求,通过更多储蓄的方式来积累资金,从而不敢消费、谨慎消费。

“买房要趁早”。大部分城市中年轻的工薪一族,当手里有点积蓄、工资过万时,便考虑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沉浸在“有房一族”的喜悦还没多久的时候,一个很尴尬的现实摆在眼前,他们发现自己除了数百万的房产之外,真的一无所有。时下,这种现象常被放入“消费降级”的案例中。虽然本报上期报道引述专家看法,认为消费降级只不过是消费趋于理性而已,华泰证券分析则认为,这种局部的“消费降级”主要体现的是部分群体消费结构的变化,其实质可以看做是消费升级的一种形式。但是“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压效应”依然不容忽视。

“有房族”与正常消费

大部分有房一族的焦虑是,每个月的收入扣除还贷的部分已经所剩无几,还要考虑到衣食住行等各项开支费用,更不敢消费。“自从买房了,原以为灿烂人生就要展开了,结果事与愿违。”今年4月,刚刚在广州某小区购置了一套小户型的周周说。

周周花了118万购置了一套面积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月供近5000元,占了工资近一半。谈起购房后生活最大的变化,他说最明显的就是钱更不够用,不敢花了。以前没事可以下个馆子买件衣服,去超市逛一圈买千把块钱的东西不带眨眼的,如今有了房后生活反而拮据很多,和朋友聚个会也要考虑半天。

《经济学人》曾经预测房子会成为阻碍中国人消费升级的一大主因。据统计,目前中国人的家庭贷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90%,并且在房贷参与率上,30岁以下年轻人与30-44岁中青年相差无几。安信证券指出,房价高涨是挤压消费的原因之一。在高额房贷的压力下,再算上日常生活的成本,剩下的收入也就只能望着“诗和远方”兴叹了。

准购房者谨慎消费

90后的小婷刚毕业就在深圳工作,工资从到手的5k+到跳槽后翻了几番,她的消费也在改变,穿着打扮、名牌,消费开始全方位升级。随着计划结婚,买房也就自然提上了日程。

开始关注楼市后,小婷惊呼“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深圳整体房价已逼近6万元/平方米。她算了一笔账,即使将家里“六个钱包”搜刮一遍凑齐首付,每个月还要面临2万元以上的月供。为了能够存钱买房,“我现在什么也不敢买了,手机用了几年也不舍得换新款。每消费一笔,我都在心里默默换算能够转成多少平方米的房子”,小婷说,“以前工资不多,活得却比现在潇洒多了,但有什么办法,要结婚就要买房。”

类似小婷这样的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中很多。自1998年中国住宅市场化改革开始,房价就开启了上涨模式。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从1999年的2000元/平方米左右上涨到了2016年的近8000元/平方米,而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预测,2018年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将达到8122元/平方米。对于准备购房者来说,为了应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他们必然会改变自身的消费习惯,增加预防储蓄需求,通过更多储蓄的方式来积累资金,从而不敢消费、谨慎消费。

房价上涨导致消费增速放缓

安邦智库曾在《高房价抑制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一文中表示,在中国的大城市,消费增速放缓与居民购房及房价上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此之外,房价与收入两者之间的比例在不断拉大。据瑞银发布的报告称,如今在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买一套房,估计通常要花掉一个家庭年收入的约17倍。2016年,北京平均房价上浮32.6%,当地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为52530元人民币,按年增加8.4%。也就是说,房价的增幅是人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值得注意的是,房价增速几乎数倍于薪资增幅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二三线城市。

为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房价会让人觉得大家都很有钱,但债务负担事实上却在限制消费,尤其中青年群体。房贷会吞噬许多买房者的大部分收入和储蓄,他们用于其他支出的余钱所剩无几。

本文选自《亚太经济时报》201806014期2版《高房价 “挤压效应”的案例》。

高房价 “挤压效应”的案例
高房价 “挤压效应”的案例

关注您所关注

向上滑动

高房价 “挤压效应”的案例

gdsqzx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是经省委宣传部、省编办批准,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省综合性省情调查研究机构,是一家特色明显、机制灵活、具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型智库。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坚持以“关注民生、影响决策、服务社会”为宗旨,主要承担着组织开展省情调查研究及有关形势分析研究工作,形成了基于调查数据的特色智库研究模式,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基本职能。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369号大院

电话:020-38874449

gdsqzx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