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文史学家们争论已久。而民间大多数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三闾大夫屈原,也有认为是为纪念良臣伍子胥或孝女曹娥的,众说不一。不管怎样,端午节由来已久。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家乡的端午节,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包粽子、悬艾叶、竞龙舟的习俗。除此之外,家乡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拜端午”。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拜端午分为两种,一种是未婚的女婿给岳父、岳母拜。记得以前,乡下人家对这个“拜端午”是非常看重的。在端午节之前,未婚女婿的父母要事先准备好拜端午的礼物,一般是粽子,猪肘子,皮蛋或咸蛋,瓶装酒等。而这个毛脚女婿也会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或当天,拿着这些礼物去岳父、岳母家。记得以前,我堂姐夫给我伯父、伯母拜端午时,挑着满满一担粽子,累得满头大汗。问他累不累,他说还好。我估计累是肯定的,只是为了见未来的老婆,即使累也高兴吧。如果有哪家未婚女婿没来拜端午,那肯定会招致岳父家不满,这就是礼数不周。除非你不想要老婆了,否则新女婿是不敢怠慢的。

记得当初,我和妻子还没正式结婚,都在离家较远的城里上班,当时的端午节又不是法定假,我这个未婚女婿不能亲自去拜端午了。开明的岳父、岳母早就说这个形式免了。可我的父母不同意,说家里的老规矩还是要有的,礼数不能少。没办法,我老妈执意要去,代我拜了一回端午。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还有一种就是已婚的女婿携妻儿回岳父、岳母家拜端午,时间上可以是端午前后,没有像上面未婚女婿这么严格。这更象是平时走亲戚一样,无非是在这个节日里看望老人家而已。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现在,乡下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家乡的“拜端午”依然还有,只是形式比以前简化多了。可能就提几个粽子,加个红包就行了。再有,现在农村有很多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不可能为“拜端午”而特地回家一趟,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行了。仪式感和礼数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端午节,粽飘香。艾叶高悬,驱邪避毒;龙舟竞渡,奋勇向前。端午节即将来临,送您吉祥,祝您安康!

粽情端午:家乡的“拜端午”,曾是一种很重要的礼数和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