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农业人才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可是一直以来,农业人才却是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才能激活农业人才的“活性”,打破这个瓶颈?永定区组建农业人才协会,将当地农业人才“收入囊中”,并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助力当地农业人才练好“内功”,提升技能,为当地农民、农业提供了更精准的服务。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这天,在西溪茶园,永定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熊添福正和他的师父廖旭芳探讨黄板诱虫技术。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熊添福了解到黄板诱虫技术不仅能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更能确保茶叶质量,但在当地茶园当中运用较少。为此,他当起了推广员,经常深入到茶园帮助茶农解决茶叶病虫害问题。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在师父廖旭芳的帮助下,经过长达三年的“修炼”,熊添福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还获评为农艺师。在服务农业、帮助农民时,底气也厚实了不少。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据了解,永定区农业人才协会共有78名会员,为了帮助中青年农业科技人员练好“内功”,提升技能,从2014年至2017年,协会中11名中、高级农艺师以“师带徒”的形式,对20名中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进行长达三年的点对点培养。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培养农业人才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业发展。在仙师镇石鼓村村民王佑年的农场里,已经出师的农技员马超良正在指导他做好高温天气下林下养殖的防疫技巧。马超良告诉记者,加入农业人才协会不仅有了师傅的指导,而且还通过协会的运作有了联系基地,提升了实践能力和指导农户的针对性。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作为农业人才协会的联系点,王佑年的农场在马超良师徒俩的帮助下越做越大,已经从单一的养殖走向了多元化立体式种养,土鸡、火龙果、鱼等,日益兴旺的产业让他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深入田间、果园传授技术,指导课题论文、田间试验方案总结的撰写……在“师父”们的一次次悉心教导中,“徒弟”们得到了快速成长。2014年,永定区农业人才协会被设立为首批“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协会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人才协会服务基层工作,并通过建立农业人才协会挂钩服务基地的形式,建立人才协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截至2016年,永定区农业人才协会共建立了22个挂钩服务基地,不定期为专业种养殖大户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协会还积极开展农业产业、休闲观光开发专题调研和学术交流,为永定的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人才“升级”见成效 服务农业更精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