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女兒考上北大,母親跳江自殺這件事?

拾遺先生


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呢?有自殺的勇氣不能和女兒深入交流嗎?還有比自殺更嚴重的母女隔閡嗎?

從這個母親自殺事件中可以看出,當媽媽的太極端了,有極端的母親,就有極端的女兒,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

女兒不原意和媽媽交流,是雙方的原因。我始終認為家長不要高高在上,要和孩子交朋友才好!孩子要體諒家長為了生活打拚的難處才好!

女兒如果能考上北大,顯然學習成績是優異的,但是不願意分享給媽媽,顯然心智不成熟,未來未必能夠成大器!

這個媽媽自殺事件,隻字未提孩子的爸爸,有可能是單親家庭,單親家庭會導致母女心理不很正常。

我認為,這個女兒是白養了,媽媽白生了她!


老胡寫實


當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很震驚,子女能夠考進國內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是多少中國父母的想都不敢想的美好願望,這位學生的家長又是因為什麼緣故而採取極端的行為呢?



事情回顧:6月17日,重慶一位女子酒後去江邊欲輕生,經過民警及時解救後得知,這位女子有個女兒,成績一直非常好,高考極有可能考取北京大學。但是因為平時女子與自己女兒缺少溝通,女兒一方面不願意和她探討報考志願的事情,一時間想不開欲酒後輕生。

在視頻中,民警詢問李某為何輕生時,這位母親這樣說到:"我不想打攪你們,我不想給你們添麻煩",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並不贊同將這位母親直接定義為"

極端情緒"的人,在言語交流中,事情導致如此結果,源於母女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一個孩子,寒窗苦讀十多年,高考金榜題名,有希望錄取到國內最高學府,卻不願意與母親探討志願報考的事情——這究竟出於什麼原因?

不會和孩子交流的父母,不願和父母溝通的孩子。這樣不會讓家庭充滿幸福感和凝聚力,這件事情的發生向存那些父母與子女存在溝通問題的人敲響了警鐘,去試著改變自己,別徒留遺憾。你怎麼看?



學習源動力


乍看問題,母親跳江本是一件傷心事,可看過前半句:女兒考上北大,就覺得這是很奇葩的事情!

傷心同情就變成了有點可笑可樂:

可樂的是女兒考上了北大,這是多少考生家長夢寐以求的事情!

可笑的是這位母親行為似乎有些幼稚,是自己離不開女兒,對女兒形成了依賴,母親和女兒的位置似乎有點倒置。

細想起來,這位母親的思想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只不過絕大多數家長表現的沒有這麼極端罷了。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6月17日重慶一位母親江邊輕生被救,瞭解後得知因為女兒可能考上北大,女兒離開,更少了溝通相處時間,酒後情緒失控所致。

針對這種現象這個事情,筆者說句不好聽的話:真是這類媽媽太幼稚,太矯情!他們對兒女的愛就是那種“爸媽都是為你好”類型的愛。

就是因為“都是為你好”這種自以為是的愛,才導致了和女兒之間的關係僵化,缺少溝通,才導致孩子恨不得離家、離開爸媽越遠越好的心理。

這件事可笑有傷心的事情過去已近一個月,之所以餘熱升溫,因為這是一種普遍的能觸動更多家長思考更多年輕人思考的事情:

1,溝通一詞,簡單輕鬆地說出來,可怎麼樣溝通?怎麼樣做有效溝通?怎麼樣溝通起來能起到好的作用?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關係已經不融洽的情況下,更是一件相當慢長的事情。

父母和子女之間已經發生了問題,那麼對錯自然是都有,但歸根結底開始的錯誤和解決問題的鑰匙都在父母手中。

一個小場景:

春天的一個早上,孩子直接短袖T恤上學去。

媽媽:“你咋不穿外套?”

“我不想穿。”

“天還沒那麼暖和,穿上去吧,別凍著了!”

“你別管了!”

“你這孩子咋那麼不聽話!”分貝增大。

“冷不冷我自己不知道嗎?”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要凍著了又難受,又影響學習!”情緒讓分貝再度增大。

······

明眼人很明白這裡出問題的是誰?問題在哪裡?可最終得到結果是誰都很生氣,有可能導致矛盾升級。

2,面對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固執的父母,溝通的主動權漸漸地轉移到了年輕兒女的手中,如何應對這固執的中年老頭老太太?的確是一個很燒腦的問題!

沒辦法,你躲避不了,因為是自己的爹孃;你繞行不開,因為是自己的爸媽,只有面對,面對:告訴他們,用語言和行動證明你愛他們,你是獨立的自己,你有自己的自主權,你必須在自己年輕時讓自己成長的更好,請他們一定放手,他們放手就是對你最大的支持!

也許爭吵、也許是嬉皮笑臉、也許是其它的方式,但就是一點必須讓他們感覺到你也愛他們,你也理解他們,但你需要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這就是溝通,你必須努力和他們溝通,儘管你不願意,但也一定要儘可能去溝通,相信努力過才知道不後悔!


快樂庭院


是不是這個媽媽控制慾太強了?我也是位母親,就因為填報志願做母親的就要死要活的,我無法理解,何況孩子這麼優秀,難道就不能給孩子點自主權?或是努力尋找更好點的交流方式。

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我跟兒子從小到大都是朋友,兒子學習沒壓力,成績也很棒。即使這次高考發揮失常,沒能上清華,他也不氣餒,倒也懂得要沉澱自己,低看一點自己。我覺得心態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家長給孩子榜樣,孩子才會樂觀豁達,百折不撓。

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這不是個別家庭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這也是社會不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有話不願意和父母說,有事不願意和父母商量。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還容易出事。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平時沒有事便罷,等有了事再和父母溝通,也許已經晚了。有事事先先和父母溝通一下,會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不至於把事情辦壞。

現在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多說話,有時父母有事問孩子,孩子還往往表現的很不耐煩,這樣久而久之發展下去,感情會越來淡薄,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不利因素。這不是個小問題,小則會造成家庭不幸,大則會危害社會,希望專家教授能夠引起重視,當個大事抓一抓。先從家庭抓起,從小孩抓起,從小就開始教育聽父母的話,多和父母聯繫溝通,學校老師也要教育學生這樣做,只有這樣,各家庭才能越來越幸福,整個社會也會將變的越來越和諧。

家長最多隻能提供參考意見。決定權在子女。因為未來的人生道路是子女的。未來的人生道路是不可預知的,不要過於苛求。


笑搞


一鍵代償觀點:請不要給孩子套上愛的枷鎖,這是一種自私的愛,用極端的方式換不來妥協,只能換來更極端的回應。

事情簡介:

6月7日,重慶的李女士在和女兒溝通高考志願填報時發生爭議,成績較好的女兒想要去北大,而母親則以北大離家太遠為由,希望女兒留在身邊。兩人爭執不下,女兒選擇去奶奶家躲避母親,而母親氣不過,在喝完酒後來到江邊跳江,最後被人救下。

看完這件事,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位母親的做法真的太難以讓人理解了,女兒能夠考上中國最好的學府這是多少家長夢寐以求的事情,而這位母親卻以生命相要挾希望女兒能夠留在身邊,這真的是太愚蠢了。

確實,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那絕對是值得驕傲一生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來看這件事,其實你會發現這是母女二人性格上的共同缺陷——用極端對抗極端。

首先來說這個女孩兒,如果是是重慶這樣的地方,能夠考上北大的學生一定是學習上和性格上都非常要強的孩子。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認定的事,就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達到目的。畢竟,能夠考上北大的真的不是一般人。所以,在和母親發生爭執的時候,女兒也並沒有選擇溝通協商說服母親,而是選擇去奶奶家躲避母親。從現實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極端的表現,女兒是希望通過這種極端的做法來讓母親妥協。

然後,咱們再來說這位母親,對於這位母親來說,則是另一種極端的表現。當看到女兒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並選擇去奶奶家不見自己的時候,這位母親也沒有選擇妥協,而是選擇了跳江來逼女兒,這也真可謂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所以,綜合來看,這並不僅僅是這位母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母女二人的問題。畢竟,這不是兩個人溝通方式的問題,因為他們倆絕對是溝通協商過很長時間的,所以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而當兩個人如果對一件事的根本人知上有問題時,那是不可能通過溝通達成一致的,就好比是辯論賽,只要評委不說哪方勝利了,那麼,就不會有結果。

當然,這個評委則需要由社會價值觀來決定,那就是建議這位母親做出讓步,讓女兒去北京上學。說現實的一點,你現在不讓孩子遠離自己,那以後你還能不讓她嫁人了?


一鍵代償


據該問題描述中稱,成績優秀的女兒在高考填報志願期間,執意要選上北京大學,但這跟居住在重慶、希望女兒在身邊上學的媽媽意見相左,二人發生了爭執。結果女兒躲到了奶奶家,母親則氣得喝醉酒要往江裡跳。

其實,人生的路很長,道路的岔口也多。假設這次女兒在她身邊上學,凡事都隨了她的心,誰能擔保下次在女兒擇偶、工作等諸多方面發生分歧,爭吵時,她不去跳江跳海,喝酒覓死呢?



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子孫做馬牛。孩子大了,該放手時就放手,她有自己的選擇和生活,家長該感到欣慰和慶幸,不該以一己之私妨礙孩子成長的進程。家長也該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孩子的在身邊陪伴作為自己幸福的基礎。

如果家長不懂這些,簡單粗暴地橫加干涉孩子的未來生活,結果是兩相痛苦不堪,你死我活,不得安生。孩子需要鼓勵和幫助,家長更需要思考的是讓孩子走好人生路,做好榜樣,同時經營好自己的今後生活。



好比兩個圈子,親情是維繫的紐帶,惦念是不絕的交織,各自經營自己的圈子,雞犬之聲相聞,和諧健康發展,豈不是天下太平!


該疏導、教育的是如這位媽媽一樣的許多家長。境界有了,人間悲劇也會少許多。孩子們也會舒心健康地生活成長。


心靈紅塵



這件事情的起因來自母女之間的“代溝”隔閡,而考生母親的“道德綁架”無疑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強勢的母親以為自己的控制是關愛,其實這是一個人極端情緒在作祟,是其自私和狹隘在作怪。

作為新時代的自由女性,女兒想以考大學填報志願為契機,到外面的大世界去看一看,闖一闖,順便豐富一下人生的閱歷和感受。加之她的成績很優秀,於是就填報了與重慶有千里之遙的國內一流名校——北京大學。

這本是一件無可厚非,再正常也不過的好情事,換了旁人都要擺酒宴請好好慶祝一番。可是她的母親就是不通融難理解,先是以離家太遠為由和她爭吵了一架,結果事與願違,有獨立思想,有個人主見的女兒不僅沒有屈從,反而與她頂起了牛角,躲到了奶奶家不回來了。這下子讓個性剛強,控制慾勝人一籌的母親,感覺極其失望,臉上無光,受了打擊,於是酒後就產生了跳嘉陵江自殺的念頭…

霍小姐以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尷尬悲劇,與母女之間缺乏思想交流,溝通不夠,甚至存在可怕“代溝”是脫不了干係的。

女兒00後的這一代人群,與其中年母親那一代70後人群,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心理距離抑或是心理隔閡。

比如女兒想放飛理想,到外面世界闖蕩;可能母親就認為,作為一枚知書達理的“乖乖女”,就應該安分守己,規矩聽話,孝敬父母,甚至父母在不遠游。可能她這一代就是這樣過來的,覺得這樣做才是合情合理,天經地義,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但是別忘了,女兒不是你的私人財產“小棉襖”,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還必須言聽計從。要知道她可是有思想,有主見,有自己追求的活生生現代知性青年,她理所當然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而不是把自己捆綁束縛在家鄉一隅,純粹為別人而盲目犧牲自己(理想願望、人生目標、奮鬥方向等)。


那種動不動就以自殺相逼,實施“道德綁架”,讓女兒盲目屈從自己的做法是不道德,不可取的。

說實話,在不少古裝電視劇中曾領教過這位母親的類似做法——比如某地主員外的千金小姐要追求幸福,想和門不當戶不對(不合父母意願)的男子處對象,百年好合。可是想絕對操控女兒幸福和人生方向的長輩們要麼是以跳樓自盡、要麼是以斷絕關係相逼,最終的結局可謂相當悲慘和令人唏噓,不是女兒離傢俬奔,漂流在外,就是屈從父母意願,以犧牲自己幸福為代價,勉強委屈地和不相愛的人湊和生活在了一起。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今天,在繁華的西南大都市出現這不可思議的一幕,的確讓人們覺得匪夷所思和不可理喻,而這起事件的主要責任人(女孩母親)更應該去深刻反思,別動不動以犧牲自己孩子的理想和幸福為代價,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有點自私和狹隘啦,自己這樣偏激如何給子女樹立良好榜樣呢?!


霍小姐的八卦爐


孩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本該是一件喜事。可是作為孩子的媽媽,卻跳進了大江裡。我覺得這出由喜劇變為悲劇的事件,真的是讓我無語了,你給我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這樣的母親,應該是一個知書達理,善解人意,識大體的母親,可是這位母親。就因為自己的女兒不願意上他所說的學校。就一來氣跳進了大江裡。我覺得這樣的母親真的是死的,一點也沒有意義。去的也一點不值得同情。這樣的母親也太是心胸狹窄,也太是感情用事了,能夠考上大學的年齡孩子已經得是十七八歲的年紀了,這樣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選擇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去支持,而不應該以死相威脅雖然你,離開了人世但是你做出的這件事情可能會孩子。一生的傷害,讓孩子一生都活在愧疚之中。我覺得這種極端的方式真的讓我覺得可悲。



伊春美食美客


有這樣的母親,是女兒之大不幸!有多少父母希望兒女成龍成鳳,可是偏偏這位母親恰相反,他是因為女兒太優秀而尋短見,這世界奇怪嗎?說奇怪也還真是奇怪。要說不奇怪,是因為這樣的母親觀念出了問題。

細琢磨,為何這位母親怕女兒離家太遠呢?是什麼心理讓她怕女兒離開自己呢?我先講一個故事吧。

當小夥子選好學校和專業參與網報之時,只見媽媽瘋了似的罵兒子,還動起了手,怪兒子不聽她的話,非要報那麼遠的地方。孩子被氣的大哭,躲進廁所裡死活不出來。最後,經過一番勸說,孩子終於勉強按著媽媽的意圖完成了網報。可是當他上學走時,給媽媽留下一句話,我暑假不會回來,我要在外面打工。將來畢業我要離你遠遠的,我看你還能把我怎麼著。果真,小夥子大學畢業後,去了很遠的地方工作,也很少回家。

故事講完了,相信你能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和重慶這位母親做法的相似之處。那為什麼家長會有這種偏執的做法呢?

原因一:媽媽對孩子心理依賴過重,孩子離的越遠,內心的恐懼感越強。其實也不難理解,這類家長多年含辛茹苦養育孩子,早已經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孩子一旦離開自己,家長就會無法忍受。尤其是越離,那種恐懼感就越強。其實,這類家長對空間距離往往沒有什麼概念,只要出了所在的城市,就感覺很遠了。

原因二:媽媽過度強勢掌控孩子的做法已經養成習慣。

這樣的家長往往把孩子當成私人物品一樣,想怎麼擺佈就怎麼擺佈,完全不會聽孩子的內心想法,更要說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了。而這種強勢往往會為孩子將來的人生埋下隱患,就如我講的這個故事,孩子以逃離家長的掌控為唯一目標。你說家長強勢有什麼好處,但是她自己卻認為想當然。

原因三:媽媽想為孩子設計人生路的觀念根深蒂固。當下有太多的家長持有為孩子設計人生路的觀念,上學、就業、戀愛、婚姻等,所有一切都在精心設計,彷彿離開自己,孩子就什麼事都做不好似的。如果不信,你環顧你的周圍,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家長?凡是操控孩子人生路的家長,將來大都不會太幸福,因為早已經沒了自主權,像木偶一樣。

韓老師和你分析了這麼多,相信你對重慶這位媽媽的做法能夠理解了吧?如果你還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妨補充之。


韓國成老師


這個發生在重慶的事情,其實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之所以現在還有餘溫,其實主要有三個點:一是孩子可能考上了北大,在高考季這個時間點著實吸人眼球;二是媽媽不讓孩子到外地去讀書,準確一點地說,是媽媽可能不讓孩子上北大;三是孩子拒絕溝通,媽媽想不通,喝酒並要跳河。

而與這個關注點相關的,就是輿論對那位媽媽一邊倒的責備,說什麼太過強勢,一貫支配孩子云雲。我搜了一下新聞,其實那位媽媽是否不讓孩子去外地讀書,還真是語焉不詳。新聞報道並沒有引用那位媽媽的原話說不想讓孩子去外地讀書。真正可證實的事情是,孩子填報高考志願,不與其溝通,讓那位媽媽想不通,情緒有點失控,做出喝酒並要跳河的架勢。

後續也沒什麼報道,這讓我們對這個事情所知實在有限,因此,我不想在這裡對那位媽媽的行為作出太多指責。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在事情並不太明朗的事情下,請勿輕易對他人開火。

按照事情的常理來看,孩子可能考上北大,這當然與孩子的努力和天資分不開,但也必然有那位媽媽的辛苦付出。在她多年付出之後,現在終於要看到成果了,孩子有可能進入中國最高學府,突然之間,她發現這事兒似乎和她沒有多少關係,因為填報志願這麼重要的事情她似乎無法參與。說沒有情緒,那是很難的事情。

重慶那地兒我比較熟悉,當地並沒什麼一流大學。按常理推測,不會有一個媽媽在孩子可以進北大的情況下,寧願孩子留在重慶念一個遠不如北大的大學,所以說什麼媽媽不想孩子去外地上大學,用腳趾頭想,也是某些人的臆度。

那位媽媽情緒激動,作出過激的事情,當然是不可取的。不過,我還是想提一提那位準北大學生的女兒,她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毫無問題。其實對於一個高中已經畢業的人來說,基本上已經屬於成年人,已經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完全具備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填報志願而拒絕與媽媽商議,就真的好嗎?就真的對嗎?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沒有媽媽的多年付出,你做得到嗎?

其實,在我看來,母女二人都是有不妥之處的。母女之間這次高考志願的不能交流,應該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沒有注意與孩子合理交流並善於交流所致;孩子這次的反抗,也是媽媽自己以前自種其因的結果。但孩子在衝突中表現出來的自私,也是不可取的。一個已經成年,或者即將成年的優秀學子,如果對自己的親人沒有起碼的體諒之心,就算能進入北大,也不足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