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是傾向於孩子留在身邊,還是願意孩子遠走高飛呢?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中國父母“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中,絕大多數都希望兒女在身邊,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在逐漸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飛的更高,飛的更遠了。但是這裡就存在一個特別讓父母糾結的問題,是鼓勵孩子走的更遠呢?還是讓孩子留在身邊來照顧晚年的自己呢?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大概有幾種情形。

情形一:開明的父母鼓勵獨生子女勇敢闖世界去。這樣的父母往往比較開明,不會讓自己成為孩子事業和婚戀的絆腳石。現在這樣的父母越來越多了,一方面是交通越來越發達了,距離本身不是問題,所以,有這樣觀念的父母反而更容易信任子女,放開手,讓孩子自由發展。父母放心,孩子省心,皆大歡喜。

情形二:對孩子過度心理依賴的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邊。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父母怎麼會對孩子有過度的心理依賴呢?其實這是一種隱性的情感聯繫,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父母有這樣的情結,因此常忽略父母的內心感受。包括很多父母也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為什麼就希望子女留在身邊,只是怕孩子在外面吃苦受罪,怕孩子找不到好工作,怕孩子找不到適合的對象等。當慣了保姆的父母,總希望孩子在身邊可以幫助他們打理一切。

情形三: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邊,而子女持反對意見。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矛盾,有些年輕人在原生家長成長的多年裡,經常被父母左右做一切事,那種被束縛的連呼吸都困難的感覺特別強烈,就想著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不願意再和父母離的那麼近,讓生活處處被幹涉。像這種情形,大都是最終子女離開了,留下聲聲嘆息的父母固守家園。或許哪一天,子女在外面混不下去,只能被迫返回父母身邊成家立業。

以上三種情形,基本上把問題分析清楚了吧?如果你感覺還有別的情形,不妨補充之。如果我有說的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韓國成老師


獨生子女的父母對於孩子的依賴性是非常強的,從家長的對孩子的控制慾就可以看出。在以前每家不止有一個孩子時,作為父母對孩子多數不太在意。而現在我們經常會從父母的口中聽到“不要碰,那個很危險!” “你不需要做這個,你好好學習就可以了!” “你為什麼不聽我的,我說了要這樣做!”這樣發號施令的話語。在曾經的諮詢中甚至有個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對我說,認為孩子不認真刷牙,擔心他刷不乾淨每天晚上都會幫自己的孩子刷牙。其實父母們對孩子的掌控也是彌補自身缺失的缺憾。

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總會認為只有在自己身邊孩子才是安全的,只有按著自己的指令去做就會成功。比如,即使很多女孩子已經結婚了,孩子的媽媽也會經常說這個買的不對,買那個又是亂花錢。這很容易便讓人懷疑自己的判斷與審美,並因此會不由自主的認為自己離開媽媽是不能獨立篩選的。

孩子是父母們身上掉下來的肉,因此作為父母會本能的要為孩子們牽腸掛肚。有句俗語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們總會擔心沒有了自己陪伴在身邊,孩子能不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的對待。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開始轉變,他們在慢慢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學會把自由還給孩子,給與孩子尊重。

要不要把孩子留在身邊是個兩難的選擇但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心聆教育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父母內心其實都不希望兒女離得太遠。像我不是獨生子女,父母也捨不得遠離。

以前在家讀初中高中,父母為了激勵用功讀書,總說“你考上大學就好了,管你在哪兒,走得越遠越好,出國也沒問題。”結果真考了一個離家千里的大學,坐火車回家得要近30個小時。

還記得很多年前,爸爸送我上大學,幾十年沒出過省的他都不會說普通話,匆匆忙忙的待了2天,因為忙著弄報到手續,壓根沒怎麼和爸爸待一起,最後一天下午,他要回去了,一起在食堂吃了午飯,坐在那裡,說了兩句話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大學三年寒暑假還回家,最後一年,忙著實習,只回了一趟家,父母開始打電話試探“工作定了沒有?”“XX的孩子考了公務員”“某某回家當了老師”,每次回父母都是“我再待兩年看看”,結果越待越久,尚未有能力把父母接到身邊,況且他們也不願意離家千里,面對陌生的環境,沒一個老朋友說話。

身邊也有不少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畢業以後工作在外,定居在某一城市,父母出資買了房,說“你到哪兒我們在哪兒”,到她們定居的城市,過得如魚得水,灑脫極了。但大部分還是不順心,無奈回老家了。

子女越飛越高,奔向好前程,父母跟街坊鄰居聊起來嘴上都是驕傲,心裡面的滋味其實不好受的,生個小病大病都不能及時照看。

可大多數父母會為了子女的事業、生活,為了孫輩的成長,不會強迫子女固守在自己身邊,先委屈自己,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心態。

就我而言兩個孩子,選擇還早呢,或許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吧,畢竟強求不來的,自己把養老本掙好,組個抱團養老。


甜甜圈伐木累


我是社會志願者,經常參與社會調查活動,對社會知識瞭解比較多,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國有兩億多獨生子女家庭,有多少獨生子女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身邊?

我沒有做過全國性的,但從我身邊反饋的信息來看,100個家庭中,只有1——2個願意尊重孩子的願望,不留在自己身邊持支持的態度,98個家庭原因孩子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從自己的感受和身邊的情況來看,我想在我國有90%以上的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希望孩子就在自己的身邊。這種情況符合我國的實際,也具有中國特色。



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比較著重家庭、家族,渴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那種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古代就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我國傳統文化是不提倡孩子離開父母的。

親情的需要。俗話說的好,“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兒行千里母擔憂”,濃濃的親情讓父母和孩子“骨肉情深”。強大的父愛母愛讓很多做父母的不願意讓孩子遠離自己,希望孩子就在自己的身邊,來享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



現實生活的需要。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近兩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作為父母也慢慢的進入年老體衰的階段,由於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還不是很完善,每個人都會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特別是遇到生病住院等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如果在身邊,可以隨時的照顧,可以出謀劃策,可以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


父母希望孩子就在自己的身邊還有一些理由,由於時間關係,在這裡我就不再一一敘述。

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感到滿意,請關注我,你會在第一時間瞭解我的動態。


不忘初心匍匐前行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那怎麼算有出息?大抵都是飛的越高越遠才越是有出息!

在家鄉的不如在省城的,在省城的不如在北上廣深的。

孩子們從小就揹負了不能失敗的重負,即使他們在異鄉混的不盡如人意,他們也不會回家,不回家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不能衣錦還鄉而覺得沒臉,還因為確實家鄉沒有安置他們的地方。

現在是留不下的北上廣,回不去的故鄉。

回到問題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是傾向於孩子留在身邊還是願意孩子遠走高飛呢?選哪種的多呢?

可這又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事!有時間討論數量多少,不如探討一下怎麼完善養老問題,畢竟這才是關乎所有人的大事!

人成長的階段是由弱小到強大再到弱小。

童年的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暮年的父母需要成年子女的幫扶。

所以日漸衰老的父母必然會希望他們的孩子環繞身邊。

即使懂事又要強的父母並不想給自己的子女增添負擔,但衰老真是不是他們力所能及抵抗的了的。我相信有很多培養出出息孩子的父母會暗暗後悔。

《手機》裡,嚴守一的奶奶賣了一對鐲子才夠嚴守一的大學學費。嚴守一後來出息了當了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可他奶奶卻對費教授說:“白石頭這學我讓他上錯了。在眼麼前煩;不在眼麼前想。我總覺得電視裡的石頭不是我的石頭,我的石頭不愛說話。”

其實生活中充滿了無奈,獨生子女雖然艱難,但孩子多的家庭也未必就輕鬆。孩子多了,教育資源又有限,培養哪個不培養哪個?哪個又該著留在老家照顧父母,哪個又該在遠方吃香的喝辣的?即使是開明的父母,面對自己的子女一碗水還端不平呢。就別說重男輕女,即使都是兄弟或姐妹也會有厚此薄彼,根本沒有真正的公平!

孩子出息都是父母的心願,可飛得太高太遠,跟沒生他又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養老保障根本不完善的今天,無論選擇讓自己高飛,還是選擇讓子女在身邊,都是兩難!

中國還是習慣居家養老,即使現在有不少老人願意接受去養老院,可是良莠不齊的養老院也讓老人和孩子都心驚膽寒,條件不完善,醫療護理資源有限,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提前預約一二十年;私立養老院價格貴不說又護理冷血,條件差。

居家養老如果父母尚能自理還好,若有一人臥病在床,獨生子女沒有幫手真的很吃力。而知根知底的好保姆太難找,還得防備著她虐待老人,心是真累啊!

想父母這輩,我們自己尚且可用盡全力待他們晚年無憂,可是我們自己老了之後呢?細思極恐,讓我睡不著覺啊!

說到底哪種選擇都不是良策啊!


異域少女小漁


我覺得讓孩子留在身邊和讓孩子遠走高飛並不矛盾!因為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以後在哪裡,大多數的家長肯定也會在哪裡。

也有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回到家鄉,留在自己身邊,但是,現在的孩子又有幾個喜歡回到家長鄉,他們都希望在外打拼,成就一番事業。這種情況下,又有幾個家長能夠強迫孩子回來呢?我周圍的一些朋友,孩子大學畢業後幾乎都沒有回來,他們就在孩子工作生活的城市買了房子,有時間就去孩子那裡,日子過得也不錯!



我也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媽媽,我們家在北方的一個小城鎮,氣候寒冷,一年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氣溫會達到零下四十度!孩子從小就不喜歡這裡的氣候,也一直說以後要去南方。我沒有反對,因為我自己也不喜歡這裡的氣候,而且這裡相對來說比較落後。於是我告訴孩子,她喜歡哪裡就去哪裡,因為我決定,不管她去哪裡,退休後我們就去她那裡,到她生活的城市去生活。這樣不就不矛盾了嗎!



孩子很優秀,中考時考上了市重點高中,高中畢業後,孩子如願去了南方,她說大學畢業後也要留在南方,我絕對贊成!

也許有人會說,又有幾個人能在孩子生活的地方買的起房子呢?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但我認為,我們不用非得在孩子生活的城市買,我們可以去周邊買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房子,離孩子也不是很遠,就可以了。這樣離得很近又不至於給孩子增加負擔!


寧靜山麓


理智上尊重孩子的意願,趁著年輕在外打拼,增加經歷提升自己。縱然是苦點累點,但過去了的,都會沉澱為生命中的財富。特別是家在西北,經濟不發達。大學生就業面比較窄,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幾乎是唯一的出路。倒不如到經濟發達,觀念多元化的地方就業,涵養自己。

但從情感上來說,一個孩子還是不捨得讓走得太遠。現在的高房價導致孩子在外居無定所。一個人的時光好打發 ,等成家有孩子了,父母親幫忙帶帶孩子的都變成難事一樁。更甭提和父母相聚了。人的一生很長,從孩子十八歲離家,就開始承受父母子女的分離之苦。人的一生又很短,所謂子欲孝,親不待。兒女每半年一年的回望中,都可見父母增多的白髮。

如今交通通信發達了,相聚變得容易多了。可沒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做後盾,依然是鏡花水月。我是一名剛畢業大學生的媽媽。女兒有遠方的夢,我支持。但每晚渴盼著的電話或視頻裡又何嘗不是我苦苦的思念。所以,想對女兒說,爸媽隨時歡迎你回家。


豆子144175615


我自己是獨生子女,媽媽曾經放我自由飛翔,但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又無私的離鄉背井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來幫我。所以,其實父母無論怎麼想,總歸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護。

可能有的家長比較強勢,會替自己的孩子做決定,但我覺得結果不一定好;有的孩子過於自我,對父母的愛護和付出不懂得感恩和回報,也是不好的。

其實,經歷過自己在外打拼的種種艱辛和挫折,我現在很感恩還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現在,我也成為了孩子的母親,也希望她們可以追尋自己的夢想,如果有需要,我也會不遺餘力的去幫助他們更幸福的生活。


溫蒂小屋


我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家有女兒一枚。

如果要問我,內心裡你希望孩子長大後留在你身邊還是希望孩子遠走高飛?我當然會說,希望孩子留在父母身邊,尤其我家孩子還是女孩,作為父母, 我是更希望把她留在身邊的。我敢說,絕大多數父母,無論是大城市的父母還是農村的父母,無論孩子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父母都是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的。這是中國父母愛孩子的獨特方式。中國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在父母身邊,父母就可以多為他們提供一些庇護、支持和幫助。

可是,如果孩子不希望留在我身邊,想遠走高飛,我一定不會攔著,一定會支持她。因為我知道,她雖是我的孩子,但她是一個獨立於我的個體,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有自己夢想的生活。只要她覺得自己的選擇能讓自己幸福、快樂,過得有意義,即使她離我而去,我也會支持她,祝福她。

當然,對於她的選擇,我不會完全不管不顧。我會給她分析留在大人身邊的好處和壞處,也會給她講一個人遠走高飛的長處和短處。我會給她思考的時間。我會告訴她,當她考慮成熟之後,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都會支持她。

當然,我還會告訴她,如果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選擇錯了,父母家的大門永遠向她暢開,希望她能夠有勇氣再次回到我們身邊。

說實話,做出允許孩子遠走高飛的決定並不容易。但是,我會時常記起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一心想擺脫父母,擺脫小時候成長的地方。父母也許是不情願的,但他們支持了我們,因為他們知道,到外邊闖蕩世界,可能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讓我們覺得更幸福。現在,孩子們向我們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我們也應該堅定地支持他們。


超級爸爸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獨生子女異地求學、工作、結婚之後,中年空巢的家庭面臨的不僅有消極的影響,還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根據社會心理學研究結果,上述中積極的影響有:

夫妻自由空間增大,夫妻關係更加親密。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獨生子女異地求學開始,子女的離開使得其帶來的家庭負擔相應減輕,致使不少中年家庭感覺到壓力驟減。同時由於子女的異地求學,中年空巢家庭的生活以及時間也變得相對自由,夫妻自由空間增大。社會心理學調查顯示,不少空巢家庭在子女離開之後夫妻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消極影響有:

夫妻關係失衡,親子關係逆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弓磊研究表明,中年空巢家庭在子女離家之後,除了很多夫妻在子女離家後夫妻感情更加親密之外,有部分家庭在子女離家後夫妻感情出現了各種矛盾和裂痕。弓磊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下班後願意直接回家的人數為83% ,17%下班後不願意回家。這顯示子女離家之後中年空巢家庭中夫妻感情出現了失衡。家庭動力結構理論表明,子女離家之後,女性會出現一種補償心理,將注意力和時間過多轉移到了丈夫身上,男性往往會把女性的這種過度關注視為監督和壓力,加之子女離家後女性因此產生的情感波動,這些將導致空巢家庭中夫妻關係失衡。此外,弓磊研究表明,子女離家後,部分父母會產生對子女的過度不捨和依戀,從而產生對孩子的過度遠程控制,這將導致親子關係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