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货也没辙了,这种本是由于美食引进的外来物种泛滥成灾

中国吃货也没辙了,这种本是由于美食引进的外来物种泛滥成灾

福寿螺——一个好听的名字。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中国广东养殖。福寿螺个体很大,成年福寿螺每个能有100~150g,最大的可长到250g以上。食性广泛:玉米面、豆饼粉及鲜嫩水陆生草类、藕叶、水稻都可作为福寿螺的食物。适应性强,河流、水田、湖泊都可以看它的身影。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每次产卵几十上百颗,并且孵化的幼螺三四个月就可性成熟。卵产在植物根茎或者岸边石壁上,呈粉红色。

中国吃货也没辙了,这种本是由于美食引进的外来物种泛滥成灾

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据测试,螺肉蛋白质含量为29.3%,脂肪含量为0.3%,此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本是外来引入养殖,作为美食出售的。却因为口感不佳,味道不好,不被中国吃货们喜爱。因此,本在广东养殖的福寿螺被释放到了野外。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福寿螺很快扩散开来,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均出现其身影,并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福寿螺出现在我们四川当地的时间大概是在零几年的时候,当时被我们本地人称为红螺,说是可食用的,并且味道不错,可是在一部分人拾取烹饪过后,便再无人问津。福寿螺不仅不好吃,而且还携带大量寄生虫,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食用未熟透的福寿螺可能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中国吃货也没辙了,这种本是由于美食引进的外来物种泛滥成灾

福寿螺最大的危害是破坏当地水体生态系统,福寿螺所在的水域,细菌数量大大提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同时会大量破坏农作物,水稻、莲藕、还有水边的蔬菜都会被其啃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减产。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在我国华南地区已经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中国吃货也没辙了,这种本是由于美食引进的外来物种泛滥成灾

福寿螺是IUCN认定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作为一种可食用的生物,却被广大中国吃货们望而却步。和不够吃的小龙虾,牛蛙等相比,可以说是入侵的非常成功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消灭它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