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理財,儲蓄是基礎

儲蓄應該是大多數同學接觸到的第一種投資理財方式了,也是最大眾化的一種方式,它也是做投資理財的基礎。收益=本金*利率,如果沒有本金那麼收益肯定是零。


想理財,儲蓄是基礎​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是世界最大儲蓄國。中國人存錢的歷史源遠流長,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習慣。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我們要做投資理財,那麼必須要有一筆本金。大多數同學的本金都是一點一點靠儲蓄攢起來的。

銀行儲蓄應該是所有的投資理財分類裡安全性最高的。銀行畢竟關係到千千萬萬個國民,和一般公司企業不太一樣。在之前,我國的銀行是不會倒閉的,出了問題也有國家兜底。不過從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正式開始施行。《條例》明確規定,存限額償付款保險實行,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說以後的銀行是可以破產的,萬一銀行破產了,你在這家銀行存錢不超過五十萬的話,由保險公司全額賠償,超出部分就不一定了,運氣好能拿到一點,如果沒拿到,也不要太意外。


想理財,儲蓄是基礎​當然了,銀行儲蓄的安全性高所對應的就是利率較低。現在銀行的活期存款年化利率是0.3%,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在1.75%左右,三、五年期存款年化利率在3%左右。可以說是相當的低了。因為我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即CPI每年增長就在2%到3%之間。也就是說把錢存在銀行的話它的利息收入不一定跑的過物價上漲幅度,會出現一種越存越虧的現象。

那麼是不是就不要儲蓄了呢?不是的,儲蓄是一個好習慣,它能夠為我們創造第一筆本金,並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的壯大本金,使我們的投資收益不斷增長。我聽過這麼一個故事,說在印度的菜場小販每天早上向富人借1000塊錢去進貨,晚上賣出,獲得1100元,然後將借富人的1000元錢還掉,剩下100元。每天週而復始,不斷循環。有人建議他每天省下20元,這樣50天后他就會有1000元,就不用再向富人借錢了。時間再長一點,自己可以有2000元,這樣子每天可以獲得200元收益,然後省下更多的錢,獲得更多的收益,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如果他不能在一開始的時候省下那20元錢,就不會有以後的良性收益,只能繼續每天去向富人借錢。這20元錢就是我們做儲蓄,存下來的錢。


想理財,儲蓄是基礎

我們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裡都應該拿出一部分做儲蓄,當然這筆錢比例可以小一些,比如說10%到20%,這樣子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而越是那種花錢無計劃,總是月初燦爛,月底傷的月光族越是需要做儲蓄,否則就會像故事裡的那個小販一樣日復一日的做同一件事了,沒法改變現狀。 單單隻在銀行做活期存款肯定是不會有多少利息的,所以網絡上有很多網友介紹了一些存錢妙招,比如十二存單法:每個月固定的存一筆錢,選擇一年期存款,這樣子一年後你就會有十二張存單,以後每個月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可以將本息一起繼續存,這樣即保證了一定的流動性,又能夠取得遠超活期儲蓄的利息,是一種十分不錯的銀行儲蓄方法。
想理財,儲蓄是基礎

學會儲蓄,堅持儲蓄是你走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是實現你財務夢想的第一塊基石。關於儲蓄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