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大渡河宽百米,铁索却粗如碗口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历史上充满光辉的一页,1935年5月底,红军完成了占领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任务,但是面对数百米宽的大渡河,我们能够用的船却是很少的,如果只靠船来运输红军战士,那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国民党的大部人马在5天之内就会赶到,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就是石达开当年的处境。关于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在之前的文章《老秀才留给红军5个字, 助红军脱离险境, 避免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中提到了。

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大渡河宽百米,铁索却粗如碗口

面对险境,我们选择了逆大渡河而上,从泸定桥渡过大渡河,情况紧急,不容有失!

接到命令的红四团为了完成这个万分紧急的任务,他们在接到命令之后,用了一天的时间,疾行240华里,也就是120公里(相当于3个马拉松),在29日于泸定桥对岸的国民党守军展开较量。

这次负责攻占泸定桥的士兵总共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突击,第二梯队在后架设木板,22名突击队员奋勇向前,在付出了3人牺牲的代价下,完成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历史上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当时的场景在一些经典的影片中都有描述,而且拍摄地极为动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们在看着个场景的时候,不仅会被红军战士的顽强打动,我们的心里也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泸定桥下的大渡河宽达百余米,这13根大铁链粗如碗口,下面的大渡河汹涌无比,当初它是怎样被搭建起来的呢?

关于它是怎么被搭起来的,当地有一个传说,说是当时有一位名叫噶达的大力士,当时他夹着两根铁链乘船渡过对岸,一来一回,跑了七趟,最后桥虽然建成了,但是他却因劳累过度而死。后来当地的人为他建起了一座噶达庙。

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大渡河宽百米,铁索却粗如碗口

但是这毕竟是传说,真实的情况是,在修建这座铁索桥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召集了很多能工巧匠,他们经过商议,决定用“索渡”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工程。所谓的“索渡”,也就是先用粗竹索系在两岸,每根竹索上又有十几个短竹筒,将铁索绑在竹筒上,最后一步就是从对岸将这些竹筒拉到对岸去。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

泸定桥是怎样架起来的?大渡河宽百米,铁索却粗如碗口

泸定桥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红色景点,每天去那里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人们在感慨泸定桥的雄壮的时候,也常常对红军当年的壮举心生钦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