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北粮公司蛋鸡生产车间

在河北省唐山市和天津市宁河区,人们还习惯性把河北芦台经济开发区——全域处于天津的“飞地”称为芦台农场。在芦台农垦时代,这里是我国第一头“克隆牛”的诞生地,有肥沃的土地和完善的灌溉设施,是“小站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良种、良田、机械化生产,是当时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而现在,芦台农场经过改革开放、创新开发,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组织农民走上了产业化、品牌化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深化了供给侧改革,加快了芦台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振兴步伐。

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芦台农场改制后发挥农业基础优势,于2012年12月成功引进了北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投资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四百万蛋鸡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1.76亿元,由北粮公司联合美国海兰国际公司、德国FARMER公司、荷兰MOBA公司共同组建,由中国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规划商品蛋鸡年存栏量达到450万羽、雏鸡160万羽,年产新鲜鸡蛋9万吨、全蛋液1万吨、20万吨饲料、10万吨有机肥及农业种植园开发,着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们用了半年时间围绕京津唐区域进行项目选址,最终选择了芦台,这里地广人稀,有农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稳定的饲料来源和蛋鸡成长饲养环境,有利于产业化配套发展。场址与周边村庄和企业距离较远,形成了五道防疫安全屏障。而且芦台处于京津冀核心圈,交通便利,可实现‘1小时进京入卫,半小时上天下海’,产品直接供应京津高端市场”,北粮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向东说。

北粮公司从美国引进优良的海兰雏鸡,喂食自主研发的全价配方饲料和自打深井矿泉水,恒温恒湿的饲养环境,鸡蛋更有营养、更安全。育成鸡4个月开始产蛋,5个月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高达97%。

在北粮公司会议室大屏幕上,蛋品处理中心各个主要工序的监控视频在这里集中监测展示。传送、集蛋、检测、筛选、清洗、烘干、封油、喷码、称重、包装等都采用先进设备和流水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高效率生产。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北粮蛋鸡生产车间

“我们引进了德国FARMER公司的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荷兰MOBA公司的鸡蛋处理和分级包装系统,把北粮公司建成规模化、现代化、自动化、集约化、安全有保障的蛋鸡产业示范基地,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农业成本高、效益低、风险高、污染重等问题。这个项目是河北省与美国艾奥瓦州友好省州30周年的交流成果,是省管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张向东说。

鸡全身都是宝,具有较高的产业化开发价值。北粮公司生产的“锦农”、“鲜优”、“京柴”等品牌优质谷物鲜鸡蛋,因其严格的饲料品控,不含添加剂,食用安全、营养高、味道好而倍受京津冀高端市场欢迎。同时,北粮公司积极开拓蛋鸡全产业链,与唐山万里香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淘汰鸡深加工。鸡蛋加工成蛋液后为好利来等蛋糕店提供原材料。鸡毛可制成工业氨基酸;蛋壳制成钙粉补充人体所需;蛋壳内膜可加工成高级保健品;鸡粪经过生物催熟、快速发酵后,成为天然有机肥,开展大面积的有机农作物种植,对保护环境、改良土壤、打造芦台绿色农业发挥重要作用。

北粮公司计划今年建设食品加工区,对蛋鸡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价值,增强周边蛋鸡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全价配方饲料实验室

芦台经济开发区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光表示,北粮公司的入驻,使芦台农业产业化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使芦台农业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升了供给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规模化养殖方式,对市场供应和价格起到了稳定作用。我们按照政策和市场要求,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对企业研发、生产、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产业链各环节上给予支持,引导企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从而示范引领整个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芦台经济开发区依托北粮农业、腾龙(畜禽)养殖、旺地农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带动农户1.79万户。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外教培训

发展农村合作社 保障农民收入 打造农业品牌

芦台经济开发区东临蓟运河,西接潮白河,水源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并毗邻七里海国家湿地,有丰富的天然植被,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芦台现有耕地1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2万亩,是“小站稻”主要产区之一。

由于家庭式种植技术管理滞后,缺乏品牌支撑,销售渠道狭窄,市场供应能力弱,经济效益差,因此芦台积极深化农场体制改革,进行土地确权并加快流转,扶持有条件的农民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小而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后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米加工车间

 在芦台经济开发区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进行机械化生产。清粮、去石、脱皮、谷糙分离、碾米、分级、色选、抛光、称重、灌装,宽敞的库房里十几个不同品系、不同包装规格的“古海贡”牌大米码放整齐,等待外运。

为了挖掘“芦台小站稻”这一地理品牌优势,打造“古海贡”品牌,我们从水稻品种选育、绿色无公害种植、精细加工、市场定位等环节严格把关,把现代市场销售理念引入到稻米生产与销售中,才有了“古海贡”小站米今天的市场美誉度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薄春付说。

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入社会员108户,水稻种植面积近4万亩。 其中,以“津香6311”为代表的优质稻米特色品种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达6000吨。拥有日产100吨的稻米加工生产线,注册了“古海贡”牌商标。

芦台:发挥农场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永兴合作社库房包装好的大米

 “目前我们的大米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地高端市场,销售价格高出常规大米价格的一倍以上,年销售额近8000万元”,薄春付说。

“小站稻”米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气味清香悠长,口感上乘,很受市场欢迎。为了弥补主打品种品质好,但产量偏低的不足,合作社对优质品种实施区域化、保护性种植,对不同品种单独加工,有效保障了稻米的优良品质,积极拓展高端市场,提升了品牌形象及市场影响力。

为保障“小站稻”品质,永兴合作社与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及日本专家加强合作,在芦台经济开发区设置2260亩的优质“小站稻”品种试验田,选育优质品种,并对合作社成员提供统一技术培训。合作社根据不同品种,安排区域种植,实施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内部实行保护价收购加盈利分红的方式,确保农民收益。

“目前,芦台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小农户走向大生产,解决了农户经营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难以对接大市场等问题,同时对加快品牌培育、扩大市场营销、实现优质优价、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彰显出蓬勃活力。”刘建光这样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打造京津冀跨区域农业科创协同发展示范区

芦台经济开发区依托“京津”“沿海”及农场优势,加快与京津对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积聚产业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激发新的经济活力。

借助“飞地”优势,芦台与宁河区实施基础设施对接,宁河南水北调管网在芦台预留日供水1.5万立方米的出水口,峰谷平电价得到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实施基本完成,环境保护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秸秆综合利用享受天津政策补贴,宁塘公路等交通工程正在协调推进中,合作对接的实质性进展对芦台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芦台经济开发区与天津宁河区联合建设的“津冀共建芦台协同发展示范区”规划了48.7平方公里作为双方共建起步区域,芦台规划共建面积22.9平方公里。借助农垦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芦台与宁河合作共建农业高新区(为天津市、农业部共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其中芦台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旨在打造京津冀跨区域农业科创协同发展示范平台。

芦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使传统低效的生产方式得以改变,形成了种养加工、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使芦台农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这是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农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王凤臣 刘盼侠 高宇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