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关注楚雄法院

这里有一群美丽女性

“蒋姐,你最美!

偶像呀!”

“小娃娃,

你也还是靓呢嘛!”

两代法院母女

“快乐基因”

传承

是不是很像闺蜜之间的玩笑话?

这却真实地发生在一对法院母女之间。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妈妈是楚雄中院民事审判团队员额法官蒋文娟,1988年12月参加工作,在法院已有三十个年头。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女儿是楚雄中院民事审判团队速录员张潇予,

90后,2016年来到中院,成为一名速录员。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她们是最亲密的母女,

而今又成为了同事。

亦师亦友,用闺蜜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01

“要过好生活需要付出

希望她获得正确的付出和回报价值观”

Q:(问蒋文娟)想问下当初你女儿报考中院速录员,你是怎么想的呢?

蒋文娟:

我也希望她来,单位的工作环境,大家的整体素质对她的成长是很好的,我也在法院干了30年了,希望有一种传承,让我们这一代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对她有种引领。我女儿刚刚步入社会,我觉得挣钱的同时,最关键是要从一开始给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看看别人是怎么兢兢业业的做这个职业。

我看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总觉得做什么都很简单,得到什么也觉得很容易,特别对钱很随意。

我当初希望她来,是希望她可以有机会好好看看她的母亲辈的人是怎么坚守的,要过好生活需要付出,希望她能获得一种正确的付出和回报的价值观。

Q:(问张潇予)你觉得你明白这些道理了吗?

张潇予:

明白一些了。

我刚来的时候,我妈就和我说,来大机关,要学规矩,学学什么叫严谨,什么叫团队协作。说实话懂字面意思,不懂要怎么做。

法官肯定需要很强的正义感的,不能以自己的角度出发。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Q:你来之前希望自己到法院工作吗?

张潇予:

我想过几次的,我从小就是在法庭里长大,小时候学校放假,家里人都没空带我时,我妈开庭出差就带着我去。我妈在里面开庭,我没事做,没玩的就趴在外面的窗子那,看法庭里的人在做什么。那时很好奇,为什么有个人站一会坐一会,又站起来。

张潇予说着自己笑起来,“现在肯定知道了啊,这是刑事案件开庭审理时的被告人,很正常的呀。”

我一直都感觉在法院工作,很威风呀。

现在的速录员工作越来越熟悉了,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我就喜欢这样长久而简单的生活。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万能的蒋姐”!

02

Q:(问张潇予)

那你刚开始做速录员时,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困难?

你妈妈有没有偷偷的帮你?

张潇予:

我学工商管理的,来之前也想过,专业可能和法院没有关系,但是我又觉得吧,世上无难事,自己应该能做。2016年7月,我正式成为中院的一名速录员。

我妈?哈哈,根本不用偷偷帮,我会明目张胆的问她的,不懂的。“万能的蒋姐嘛”!

刚来的时候,我都看不太懂判决书,自己去记录的时候,心很慌,还是有点懵的。

特别记得第一次记的是个劳务纠纷的案子。提供劳务我不太懂,我妈就和我解释,“比如说有人请我去他家干活,干了多少天,他就要给我多少钱这样的。我为他干活就叫提供劳务。”我感觉一听就明白多了。

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得到我妈的“独门教学”。

蒋文娟:

我感觉这小贼(张潇予)上手还是快的,记录这个东西,不是简单的打字,整个案子的思路搞清楚,每个审判员审案子的侧重点不一样,记录的思路都不一样,要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些老百姓诉讼能力弱,没说到重点,考量的就是通过快速思考后的记录能力。

张潇予:

蒋姐,主要是基因好哈!

说着,母女俩开始互相开起玩笑,

我暂时间出现短路,“沉迷”在她们的笑声中……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03

“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Q:(问蒋文娟)你和女儿平时会有矛盾吗?多吗?怎么解决呢?

张潇予把话抢了过来,

“我从小到大什么事情都和我妈说,我两个交流的状态口气,有时候觉得很欢乐,很多时候没有把她当长辈。我觉得我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蒋文娟:

我从小教育女儿,天大的事情都能解决,不要讲假话,她也什么都会和我说。

当时她2016年毕业的时候,谁的话都不听,很固执,去了广州半年。半年里,她天天都和我打电话,房租、水电等等经济压力,后来听说我们单位要速录员,她自己说愿意来,我鼓励她回来考。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一直都觉得吧,一定要脚踏实地生活,快乐地生活。

我女儿现在工资也不太高,我看来并没有什么,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张潇予:

自己坚持去广州和家里闹了很久,到最后觉得还是想回来,但又不好意思说,还是我妈鼓励我。

现在在中院做的事是我自己感兴趣的,

认识了新的朋友,学到了新东西,每天上班都很开心。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发现

和我妈共同语言更多了”

04

Q:(问张潇予)刚才你妈妈提到希望你能看到她们怎么坚守的,你觉得自己看到了吗?

张潇予:

我妈和我说,以前有次解决赡养纠纷时,法庭里没有交通工具,只能自己走着去,不仅如此,还要像涉案老人的子女一样帮老人料理后事。

当时我觉得好笑,现在也跟着审判员去下乡办案,才知道当初的艰难。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了。

来到法院,

我发现和我妈共同语言更多了。

蒋文娟:

我们这种职业是要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的。我觉得有如天天抱着头告诉她,还不如让她自己来试试,自己经历下。

人是需要讲社会责任的。有些案子办理的过程中是很考量人的良知。

多参加庭审记录,可以通过庭审过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问蒋文娟)

你觉得你女儿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蒋文娟:

举个例子,以前只要一出新款手机她就想换,现在她会衡量。

我现在还会逗她,“小娃娃,手机给换了?”她会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还可以用的,不换。”

物质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我觉得养成好的品行一生都受用的。

上个月春节放假的时候,放假几天就问我,“妈,给上班了?”

张潇予:

蒋姐,我没说哈,你又编排啦!

蒋文娟:

小娃娃,你不是说上班很有趣吗?我想着就是这个意思了呀!

母女俩的相互打趣又一波开始……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05

“对于自理能力

我从来都觉得自己很骄傲”

Q:(问蒋文娟)你希望你女儿一直做速录员吗?

蒋文娟:

能把简单的坚持下去,就非常不错了。生活要看怎么比,知道知足和感恩会幸福很多。

Q:(问张潇予)你对自己满意吗?

张潇予:

比起那些没有保障的,我的生活环境好很多啦,我的能力也不一定做得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觉得现在工作中的愉快感,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如果我妈他们现在出去外地旅游什么的,我会告诉我妈“没有我,你肯定都不知道从哪里到哪里要怎么去”,对于自理能力,我从来都觉得自己很骄傲。

END

「女神节专访」从母女到“闺蜜”,从“闺蜜”到同事,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后记:

我让母女俩找几张生活照给我,让我很惊讶的,她们各自手机存着很多相互的照片。

“蒋姐,我手机这里这张你更美呀,用这张吧,”“小娃娃,你的这张更好嘛”!

我似乎也被感染了,祝福她们健康美丽,幸福快乐!

再次感谢蒋文娟、张潇予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