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爛又癢,還起水泡;腳氣想治好,先分清類型

腳氣在醫學上又稱“足癬”,廣東地區又叫“香港腳”。是足部真菌感染的一種疾病。表現為趾間或足底皮膚瘙癢、紅斑、脫皮,又或有水泡,嚴重足部皮膚糜爛,有液體滲出。最麻煩的是,如不及時控制腳氣,真菌感染會波及其他部位,引起體癬、股癬或者是“灰指甲”。

腳爛又癢,還起水泡;腳氣想治好,先分清類型

通常會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不同類型的腳氣,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糜爛型:

這種類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腳氣初期會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脫皮之後,會露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

特別容易繼發感染。

糜爛型腳氣可以用枯礬和五倍子研成粉末,洗淨腳後撒於患處。當然,用廣東省中醫院自制的香蓮散效果也很不錯。

腳爛又癢,還起水泡;腳氣想治好,先分清類型

水皰型:

水皰型的腳氣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

毒、淋巴管炎等。

水皰型腳氣可以用苦參、白蘚皮、紫草、黃柏各30 克,煮水泡腳30分鐘,每天1- 2 次。

腳爛又癢,還起水泡;腳氣想治好,先分清類型

角化型:

角化型的腳氣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通常沒有水皰或者膿皰。角化型的腳氣病程緩慢纏綿,經常發作。

角化型的腳氣可以用白鳳仙花30 克,皂角刺30 克,枯礬15 克,煮水泡腳30分鐘,每天1- 2 次。

腳爛又癢,還起水泡;腳氣想治好,先分清類型


如果是經久不愈的腳氣,或者伴腳趾灰指甲的,建議還是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