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入课堂的校长,才能拥有接地气的“发言权”!

深思/只有深入课堂的校长,才能拥有接地气的“发言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育是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事业,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是产生智慧与灵性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又是体现教育思想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源头。作为校长不深入教学第一线,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无法体悟和掌握真正的教育思想。如果承袭他人的教育思想,对于校长的你来说,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校长,那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位好教师,一位好的教学专家”。因此,校长要取得教学的发言权,就要经常深入课堂,把听评课作为日常必需主动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主管小学教学工作的校长,不仅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制定,细化日程安排,也自觉地投入到该项活动当中。通过参加集体备课,集中听课以及亲身做公开课,不仅使自己真正走进了课堂,走近了学生,而且对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也是一次真正的检验,更主要的是给自己提供弥足珍贵的反思机会。

一、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对周二、周四大教研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

熟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诚然,作为教师这一群体,在教学研究这一环节上,众人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两次参加集体备课的活动中,有位校长有以下两点新认识: 首先,集体备课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教案,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因为集体备课由单一的设计教案转化为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师展开自我反思,研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师的现实需要,找准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解难释疑,使领导和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中提升水平。

其次,集体备课是教学研究。如果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那要研究的问题就可以覆盖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既可研究备课、设计方案、又可讨论一个具体问题的解答,这样集体备课也就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平台。

深思/只有深入课堂的校长,才能拥有接地气的“发言权”!​二、通过集中听评课,提高对教学的判断与评价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分析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我们校长工作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和界定。听评课是校长了解与改进教学、提升自身教学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及时评课,才能准确掌控教学的主动权。在这次的集中听评课过程中,我感悟到校长评课的导向作用极为重要,就是说,校长怎样评教师就怎样教,校长用好这根指挥棒,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调动教师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给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长就要认真听课,准确判断,精心研究,恰当评价,把自己听评课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

三、亲自上公开课,在起到以身示范作用的同时,自身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学期有位兼任六年级的地方课,并先后上了两节公开课,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让敌人感动的将军——张自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诺贝尔的故事》。由于他从1990年就开始做小学领导工作,上公开课的机会和次数非常稀少,只记得此前的一次还是在十几年前参加县级领导示范课评选时讲的一节课。因此,再次登上公开课的讲台难免有些心慌和底气不足,在把握和驾驭课堂的整体节奏上略显捉襟见肘。尽管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很好评价,但经过自己的冷静反思,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教学风格的老化与成人化;教学程序和环节不是十分顺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是很娴熟等等。除此之外,还表现在个别环节的丢失。如在《诺贝尔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及贡献”这一课件就忘记播放了。其实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为了说明“诺贝尔正是因为有了355项发明,在欧洲各国开办了100多家公司和工厂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以至于后来才有能力设诺贝尔奖”。凡此种种。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校长进课堂会使他们得到历练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深思/只有深入课堂的校长,才能拥有接地气的“发言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