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喜欢把神童看成牛人,至少是不同于常人那种。但是,这里要说的王勃却貌不惊人很普通,也没有因为救人砸过缸,没有因为讲礼貌让过梨,但王同学的确是一个神童,打小就才气过人。
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而且写的都是美文,九岁那一年,无意中读了《汉书》,竟然指出此书中的注解大约有一箩筐错误,然后不假思索就作了一篇长达十卷的《汉书指瑕》,这就好比一个九岁的孩子读了《全唐诗》以后写了一部比《全唐诗》还厚的书。而所谓指瑕顾名思义就是专给《汉书》挑毛病的。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要知道这部《汉书》的注解者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文坛泰斗颜师古,这人据说做过皇太子的老师。所以此事一出王勃一下子名满天下。大家不关心《汉书指瑕》的内容,只想见识这个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小后生。结果从那之后神童王勃的人气爆棚,名字马上开始在全国走红。
名声大了捧场的人就多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本来就是瞎扯,像王勃这种名副其实的才子最好的进位阶梯就是出名,名声就是名气,名气就是运气,这里也给王勃的成功上位埋下了伏笔。
不久之后,奉旨巡行关内的宰相刘祥道的一封举荐信就递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案头,随信还有一篇王勃写的雄文。
从历史上看李治也是一个明君,他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在普遍立长子为嗣的封建王朝能脱颖而出当了皇帝,(关于这件事我们在后面要提到)那肯定是有一番作为的,因为他的任期内出现了足可以和贞观之治相媲美的永徽之治。尽管后来还是把江山拱手让给了武后,但那不是他的错,那是因为武则天本身就是一个女强人,是老婆的风头压过了他的势头。
回过头来说皇帝案头的这篇文章叫《乾元殿颂》,作者王勃时年才十五岁。高宗展卷,只见文章词意壮美,绮丽生花,佳句迭出,自成一家。忍不住连连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的后起之秀啊!
我们不知道王勃同学在文章里面是怎样打动皇帝的,但只从文章的题目看也可略知一二,乾元殿是李治和大臣们办公的地方,歌颂乾元殿自然是歌颂李治的领导有方了。这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间接吹捧,关于这种方法也叫华容道的另一种走法。
于是皇帝立即宣召王勃进见。好事来了偷着乐,很难猜知王勃这时候心里怎么想,反正君臣相见,大殿之上你问我答有来有往。这次面试是卓有成效的,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他的才华立马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随后被授予朝散郎一职,级别应该是副处级,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办秘书,权利虽然不大,但天子身边,手眼通天。
要知道这时候的王勃还不到二十岁,也就是未及弱冠。真的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不想风流也得风流。和李白做供奉翰林一样,散朝郎虽是闲职可朝廷每有庆典活动或者涂脂抹粉的事情,王同学一定能够笔走龙蛇,七分才气,三分月光,锦口一吐,半个盛唐。
出名趁早,得志年少,十几岁已经站在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的高度。但是,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捧的越高摔的也越惨。
这不,王勃来到宫中没有几天就被皇子沛王李贤看中了。李贤可能是有野心的那种,因为从太宗开始皇室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太子不一定就是长子,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本来是排行老二,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得来的。高宗李治也是家中老三,靠着父亲的宠信上位,这也意味着皇帝的位子大家都有份,那么身边多一个名辅佐人自然在继承人的考量中就多了一份分量。
李贤硬是以自己修撰《平台秘略》一书需要主编的名义把王勃挖到了自己身边。年轻人在一起,自然共同语言多了一些,气氛也活跃了一些,行事也就更加无所顾忌,每天不是喝酒就是泡妞,不是斗鸡就是出游。此时此刻可以说是老天爷给了王勃一把好牌,家世好,才华高,到目前为止他手中牌也打得很好。
关于娱乐就不得不说前文提到的斗鸡,大户人家一般玩的比较超前,社会上还是玩声色犬马,在王宫里面犬马已经过气,大家更喜欢玩这种斗鸡。这件事情当时还是方兴艾末,以后的以后就登峰造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促织》讲的斗蟋蟀,其实就是从斗鸡演变而来,一直到今天赤膊上阵的人们不玩斗鸡了直接就玩拳击。
高宗的两个皇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就是斗鸡中的资深玩家,王勃这个人才高是才高,可就是改不了知识分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通病,从来也不低调。这一点颇似三国时的杨修,凡事见识过人,但凡事都要逞能,结果让曹操寻了一个不是给杀了。
王勃少年心性一方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想为斗鸡这件事给沛王出一把力,更多是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学。所以就写了堪称绝唱的《檄英王鸡》一篇赋文。里面把闻鸡起舞,鸡鸣狗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典故用到淋漓尽致。更有“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杀气腾腾之句。
文章一出立即刷屏,王勃的粉丝还有斗鸡爱好者们纷纷转发,点赞,立时就引起了轰动效应。文章传到李治那儿就不妙了,他触碰到了帝王家最敏感的那根弦。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当皇帝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唐高宗李治当太子的过程,虽然没到腥风血雨的情形,那也是惊心动魄,暗潮汹涌。王勃本以为写篇檄文只是玩耍助兴,但在皇帝眼里就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何况这时候武则天还没有专权,唐高宗还想再好好干几年,自不想让皇子们有了间隙,也不想让皇室背上奢靡的骂名。
于是,龙颜大怒下令将王勃逐出沛王府,解除一切职务。就这样,一个位居初唐诗坛四大天王之首的青年文豪兼朝廷命官,一下子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面见江东父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偏偏这时候长安下起了小雨。
这一天,19岁的王勃背起单薄的行囊黯然走出了沛王府,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而今之后,当何去何从?其时适逢好友杜三德要去蜀中当县尉,于是两个人喝了一场,唐时乡俗好哥们送别是一定要写一首诗的,趁着酒意王勃写下了一生中最为有名的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随后刚刚失业的王勃,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态炎凉不敌来日方长,毕竟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閱讀更多 子若輕塵630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