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只要心中有渦輪,開啥都帶“T”。一說到增壓系統,每個老司機心中的“野性”都被喚醒了,畢竟有了增壓系統之後,汽車的動力是蹭蹭往上漲。但你知道嗎,汽車增壓系統可不止渦輪增壓這一種。

丨機械增壓系統

優點:沒有遲滯或超前,動力輸出流暢

缺點:消耗部分引擎動力,增壓效率不高

代表車型:大眾輝昂、奧迪A6L、路虎攬勝等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這個裝置安裝在發動機上並由皮帶與發動機曲軸相連接,從發動機輸出軸獲得動力來驅動增壓器的轉子旋轉,從而將空氣增壓吹到進氣岐道里。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其優點是渦輪轉速和發動機相同,因此沒有滯後現象,動力輸出非常流暢。但是由於裝在發動機轉動軸裡面,因此還是消耗了部分動力,增壓出來的效果並不高。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丨廢氣渦輪增壓系統

優點:增壓效果顯著,燃油經濟性較好

缺點:發動機動力輸出略滯後於油門的開啟

代表車型:朗逸1.4T、卡羅拉1.2T、哈弗H6 1.5T...市面上常見的帶T車型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這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渦輪增壓裝置了,廢氣渦輪增壓系統作為普及率最高的增壓系統,與發動機無任何機械連接,實際上是通過將具有一定能量的發動機廢氣,再次引入渦輪機,利用廢氣能量推動渦輪機轉動,從而驅動與渦輪同軸連接的轉子,實現增壓。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一般而言這種增壓系統,可使發動機功率和扭矩增大20%-30%,但是由於增壓器安裝在發動機的排氣一側,所以增壓器的工作溫度很高,而且增壓器在工作時轉子的轉速非常高,可達到每分鐘十幾萬轉,如此高的轉速和溫度使得常見的機械滾針或滾珠軸承無法為轉子工作,因此渦輪增壓器普遍採用全浮動軸承,由機油來進行潤滑,還有冷卻液為增壓器進行冷卻。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丨雙渦輪增壓

優點:有效緩解渦輪遲滯

缺點:一個字,貴

代表車型:奔馳C級AMG、奔馳S級AMG、寶馬335i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雙渦輪增壓是針對廢氣渦輪增壓的渦輪遲滯現象,增加一隻低速渦輪,在發動機低轉速的時候,較少的排氣即可驅動這隻渦輪高速旋轉以產生足夠的進氣壓力,當發動機轉速提升以後,高速渦輪工作繼續進入高增壓值的狀態,提供一個連貫的強勁動力。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渦輪遲滯”現象對車輛低速行駛時發動機功率快速增加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雖然不能完全消除“渦輪遲滯”現象,但在實際使用中駕駛者已經很難察覺到車輛在加速過程中的動力滯後。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丨混合式增壓系統(渦輪+機械增壓)

優點:發動機輸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適合全部工況

缺點:結構複雜,成本過高

代表車型:

大眾高爾夫GTI 1.4TSI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前面瞭解到,渦輪增壓器在低轉速時有遲滯現象,但高速時增壓值大,發動機動力提升明顯,而且基本不消耗發動機的動力;而機械增壓器,是發動機運轉直接驅動渦輪,沒有渦輪增壓的遲滯,但是是損耗部分動力、增壓值較低。二者結合在一起豈不是能取長補短?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如大眾高爾夫GTI上裝備的1.4升TSI發動機,設計師就把渦輪增壓器和機械增壓器結合到了一起。將機械增壓器安裝到發動機進氣系統上,渦輪增壓器安裝在排氣系統上,從而保證發動機在低速、中速和高速時都能有較好的增壓效果。但由於雙增壓系統結構複雜,不易與發動機匹配,對於發動機零部件的製造要求也較高,因此,目前只在個別車型上實現了應用。

非主流增壓系統

丨氮氣增壓系統

優點:加速強勁、帥

缺點:數量有限

代表車型:改裝GTR、《極品飛車》...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提到氮氣加速,相信很多人就會想起賽車大片裡或是賽車遊戲裡使用氮氣加速時那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時刻吧。不同的是,氮氣加速不是靠提高空氣密度獲得高效率,而是將一氧化二氮(N20)強制灌入引擎中由此產生更高的燃燒能量,增加爆發力。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壓縮的是空氣,空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但是氮氣增壓的氮氣是儲存在鋼瓶中的,數量有限。

不是所有增壓都叫渦輪增壓

總之,優秀的加速體驗與投入成正比,不同的增壓系統有著獨特的優點與缺點,如果你的錢包夠足,當然可以追求極致的體驗,但是如果囊中羞澀,還是適用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