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髒泥路竟名留青史?蘇軾:怪我咯

(原題: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之黃泥之坂 東方無疾作)

上篇文章我們說到蘇軾在黃崗東坡地開荒種糧築起雪堂,拋卻官場的營營苟苟做了“識字農夫”,日子過得逍遙自在。經歷了烏臺詩案生死劫之後,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就如同神仙般快活。

蘇軾與家人辛勤地在東坡農場勞作,挖了水井和魚塘,開墾了稻田麥田菜圃,種了果樹和茶樹,還虛心向老農求教獲得豐收的經驗。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對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此時摘去方巾穿起短褂的蘇東坡儼然一山野村夫,他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和豐收的喜悅,真真正正體味到五穀的香甜。

這條髒泥路竟名留青史?蘇軾:怪我咯

自種黃桑三百尺

閒暇之餘,蘇東坡盡情享受著自由帶給他的快樂。在黃州他有一大群新老朋友,譬如道人喬今楊世昌,遊僧參廖,名醫龐安時,門人馬夢得,故友陳季常張懷民,還有鄰人古某等等。他們或雨訪蘄水清泉寺,或夜遊承天寺,或泛舟赤壁之下,或對酒於雪堂,或醉宿於路旁芳草,更有讓人捧腹的荒唐事,親自宰牛取肉下酒,醉酒晚歸見城門已關便翻牆而入……期間,東坡居士作了許多佳作美文,如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遊蘄水清泉寺,承天寺夜遊,夜歸臨皋等不世之作。而在這些佳作中,經常提到的幾個地方,後來成為蘇東坡仰慕者追思之所,其中包括八十年後的名人陸游。

這條髒泥路竟名留青史?蘇軾:怪我咯

臨皋亭

景色美不美,不僅僅取決風景本身,還在於看風景的人。臨皋亭本是一江邊驛站,位於黃州城內,離長江邊約八十餘步,供公差途經暫住,在徐太守關照下,後來成了蘇軾一大家子的安身之所。就是這麼幾間簡陋的小房子,在蘇東坡的筆下成了景色絕美之地:

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

或贊曰:

臨皋煙景世間無,雨腳半收簷斷線,雪林初下瓦疏珠……

詩人的想像力是豐富的,特別是樂天的蘇東坡,他能感受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美。

這條髒泥路竟名留青史?蘇軾:怪我咯

雪堂

雪堂之於蘇東坡,猶如隆中草廬之於諸葛,西蜀玄亭之於揚雄,都是淡泊明志潛心修學的地方,都體現了主人高潔傲岸的志趣。雪堂在黃州城東約三分之一里,建於山坡上,蘇東坡親自在牆上作畫,畫了雪中寒林,水上漁翁等,是蘇軾以文會友,宴請賓客的場所,來往的名士包括米芾,陳季常等。關於為何起名雪堂,有說因在雪中竣工,故名雪堂;或說王朝雲喜歡梅花,蘇軾將她喻為梅花仙子,梅花傲雪,所以取名雪堂;東方則覺得,雪意為高潔,蘇軾以雪明志,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吧。

這條髒泥路竟名留青史?蘇軾:怪我咯

黃泥之坂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段黃泥路,是蘇軾來往於雪堂和臨皋亭之間的必經之地,卻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條路,叫做黃泥坂。在後赤壁賦開頭有這麼幾句話:

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有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黃泥坂就是黃州城外通往東坡地之間的一段山路,黃色的泥土,四周是綠樹。就是這麼一段髒泥路,喜歡夜遊的“夜貓”蘇東坡有時喝得酩酊大醉,經過時往路邊草地倒頭便睡,這麼一睡就睡出名來了。醒了之後寫了一首《黃泥坂詞》:

出臨皋而東騖,並叢祠而北轉。走雪堂之陂陀兮,歷黃泥之長坂。大江洶以左繚兮,渺雲濤之舒捲………朝嬉黃泥之白雲兮,暮宿雪堂之青煙。……歲既宴兮草木腓,歸來歸來兮,黃泥不可以久嬉。

此後近千年,只要喜歡蘇東坡詩詞的,沒人不知道這條叫黃泥坂的路。

敬請關注下期:探尋蘇軾詩詞背後的故事


若是喜歡本文,請在下方點個贊,您的鼓勵就是東方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