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大臣谯周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后决定向曹魏投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后,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63年,曹魏掌权者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率军三路伐蜀。钟会率领的主力军被蜀汉名将姜维阻拦在剑阁,双方僵持不下。邓艾则率军开辟山路,绕道进入蜀汉腹地,击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直逼成都。

蜀汉大臣谯周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后决定向曹魏投降

蜀汉朝廷仗着天险,本来以为曹魏大军难以来到,所以毫无防备,惊闻邓艾兵临城下后,君臣惶恐不安。

蜀汉皇帝刘禅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众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有人认为蜀汉和东吴已结盟,应该投奔东吴。又有人认为南方七郡地势险固,易守难攻,应该撤退到南方。

蜀汉大臣谯周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后决定向曹魏投降

这时,大臣谯周反对说:“如今陛下若是前去投靠东吴,必然应该臣服东吴。况且强国吞并弱国,这是自然的命运。显而易见,曹魏能吞并东吴,而东吴不能吞并曹魏。既然要向他国称臣,那么应该选择强国。既然要承受耻辱,承受一次要比承受两次好。况且若想撤退到南方,应该早做谋划,如今大难临头,难保奸臣不会叛乱,哪能有机会去南方享有富贵呢?”

有人反驳谯周说:“如今邓艾来到了附近,恐怕他不会接受我们投降,到时该怎么办呢?”

谯周说:“如今东吴还没臣服,形势让邓艾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投降,接受我们投降后,还不得不优待我们。若是陛下投降曹魏后,没有得到封地和礼遇,我会亲自前去以古代的道义为陛下争来。”

群臣听完后,无话可说,再也找不到能反驳谯周的理由。

蜀汉大臣谯周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后决定向曹魏投降

刘禅仍然考虑撤退到南方,为此谯周上书说:“有人劝说陛下撤退到南方,愚臣以为不安全。“谯周提出了下面四个不安全的因素:

一,南方乃蛮夷之地,以前蜀汉朝廷不向他们征兵征税,尚且还反叛。自丞相诸葛亮南征后,逼迫他们屈服,向他们征兵征税,引起了他们的怨恨。如今蜀汉朝廷穷困潦倒去依靠他们,恐怕他们会再次反叛。

二,曹魏大军伐蜀,不是只取蜀郡而已,而是要彻底灭了蜀汉朝廷。蜀汉朝廷若是撤退到南方,曹魏大军必会紧追不舍。

三,如果蜀汉朝廷到了南方,既要出兵抵御强敌,又在维持衣食住行,钱财消耗很大,蛮夷供养不起蜀汉朝廷,一定会加速反叛。

四,蜀汉朝廷南迁,恐怕蜀地的百姓不肯追随,甚至会背叛。

蜀汉大臣谯周写了一封信,刘禅看后决定向曹魏投降

谯周还说:希望陛下早做决断,尽快投降,可获官爵和封地;如果陛下南行,到了山穷水尽时再投降,会受到更深的祸害。《易》书上说:‘知道得失存亡的道理而不迷失正道,难道是圣人吗?’意思是说圣人知道天命而不勉强,所以尧,舜将帝位传给他人,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归降了周武王。”

刘禅阅读完谯周的奏书,于是向邓艾投降,受到了礼遇。其后刘禅东迁到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

刘禅得以保命,蜀汉百姓免受战乱伤亡,归功于谯周的计谋。司马昭认为谯周有保全蜀汉的大功,封他为阳城亭侯。

谯周说服了刘禅投降,也引起了后人对他的议论。有人批评谯周“卖国”求荣,也有人认为他能和平解决战争,避免更大的伤亡,功德不小。

谯周是蜀人,精通儒家典籍,是蜀汉大儒之一。他也通晓天文术数,能预知未来。此外,经典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谯周的学生。

史书参考:《三国志·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郄传第十二》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