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被电也不愿无聊:为什么养成运动习惯这么难?

宁愿被电也不愿无聊:为什么养成运动习惯这么难?

前阵子去爬平溪的慈母山和孝子山。这是两座非常险峻的高山,山路崎岖,坡度几近70度,沿途得紧抓着绳子才能前行,最后还因为没戴手套磨破了手。

但平时十分懒散的我,明明知道自己的忧郁症,可以靠着吃药和运动缓解;却对到家中附近慢跑,无法持之以恒、总是跑个两天就放弃了。想想高中的时候,有朋友陪我一同就比较常运动;现在朋友都没有时间可以一起运动之后,对于运动,我真的非常懒散。说真的,爬起那两座山,耗费的体力跟运动量,远远超过跑操场10圈,甚至在攀登这两座山的前一天,我们才爬了三貂岭的一座高山──亦是一座充满着巨大石梯、绳索,以及得惊险通过悬崖边的高山。但对于攀登这两座山,我却是如此的兴致勃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某种程度来说,单纯的慢跑运动实在太无聊了!?

人们宁愿受罪也不愿忍受无聊?

社会心理学,或许能够带给我们答案。当然,人的性格有可能会影响你愿不愿意做一些冒险犯难的活动,譬如搭云霄飞车、高空弹跳、降落伞等等,

但是,除了性格之外呢?会不会大多数的人其实很讨厌“无聊”这件事情?

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把受试者关在一个简朴的房间里面,并暂时保管受试者身上的任何物品,让受试者坐在椅子上空想6~15分钟。在这个实验中他们发现,大多数的人没有办法专注在自己的思绪之上( 57.5%,统计大于中位数),同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脑中神游(mind wandered)(89.0%,大于中位数)。很显然地,让我们待在一个无聊的环境,即便周遭没有其他刺激物吸引自己,要专注的观察自己的意识,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那么,如果今天房间内,出现一个让人厌恶的刺激物呢?我们是否会因为无聊,而宁愿让自己受罪?这群心理学家,进一步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再次招募受试者,把他们关在房间里15分钟,但这次,桌上有一台电击器,如果你真的太无聊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按下按钮电自己。

结果到底有多少人这么做呢?研究者发现,有67%的男性(12~18岁),在这15分钟内,至少按了1次按钮来电自己,多则按了4次,平均每个人会电自己1.47次。最可怕的是,有一位受试者竟然在这15分钟内电了自己190次。相对的,在女性受试者身上,有25%的受试者至少电了自己1次,至多9次,平均则为1.00次,很显然的,女性似乎比男性更不会那么追求外在感官上的刺激3。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让我们看见了,人们有多么难以忍受短暂的独处。

建立运动习惯,你需要的是刺激而非毅力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对我而言,一个人绕着空无一人的国小操场跑步,是一件异常无聊的事情。我尝试过跑一跑去做伏地挺身;买运动耳机带着跑;去河堤上面慢跑,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办法让我养成运动习惯。反而,大一、大二时,和朋友每天晚上到篮球场单挑篮球,始终让我乐此不疲,就算每天都得忍受脚皮破掉与大腿酸痛的后果。

如果你困扰于无法无法维持固定运动的习惯,可以考虑找一些同样有运动量、又感觉更刺激的活动吧!或许,某些健身房总是拨放着重金属摇滚乐正是因为:人们是如此厌恶无聊的生物,即便是电击自己,也好过于无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