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機械化部隊,號稱建軍以來從無敗績,卻被志願軍打得四散奔逃

美軍機械化部隊,號稱建軍以來從無敗績,卻被志願軍打得四散奔逃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在恢復通訊聯絡,初步掌握住過江部隊後,就要給對手顏色看了。解放戰爭年代,解放軍最成功的戰法是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但這一戰法在朝鮮戰場上已不適用。志願軍所要對付的敵人尤其是“聯合國軍”,其武器裝備之精良超過國民黨軍太多,除此之外,志願軍又是第一次出國作戰,面臨著情況不明、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等諸多困難,哪裡容得你“大踏步”?

志願軍司令部原定的方略是在防禦中消滅敵人。可是彭德懷到朝鮮一看也不行,因為敵人的進展比預計要快得多,就在部隊渡江的那天晚上,敵人已佔領平壤,並迅速越過了志願軍的預定防線。

怎麼辦?彭德懷決定抓住敵人“大踏步前進”,乃至分散冒進的弱點,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殲敵。

按照總部命令,志願軍各部分別把矛頭指向所選定的目標。一個回合下來,衝在前面的韓軍成營成團地被殲滅,一度不可一世的敵人捱了當頭一棒。

韓軍頻頻落敗和呼救的聲音,迫使“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決定調整部署,用美軍代替敗下陣來的韓軍。這種“以虎代狼”的策略並沒有嚇倒彭德懷,因為他敏銳地發現,敵人雖然調整了部署,但仍處於分散狀態。

分散孤立的惡虎,並不比成群結隊的野狼更難以對付。彭德懷下達命令,對美軍各個擊破,中美兩軍由此開始了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

美軍機械化部隊,號稱建軍以來從無敗績,卻被志願軍打得四散奔逃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1950年11月1日,志願軍各部奉令對當面之敵發起圍攻,其中三十九軍因認為雲山之敵可能撤退,更是提前發動了總攻。後來由陸軍改行空軍,又被調回國內創建空軍系的沈啟賢,那時就在三十九軍任參謀長。

雲山是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城,周圍群山連綿。沈啟賢和軍長吳信泉等人指揮戰士們越過山溝、塹壕,冒著密集的炮火向前衝去。在攻城的各個戰鬥單位中,有一個先鋒連堪稱膽大包天、心細如髮,這個連從敵間隙直插雲山,一舉突入城內。駐於城內的敵人除韓軍一個團外,主力為美軍騎一師第八團(簡稱騎八團)。當志願軍先鋒連到達公路大橋時,守橋的美軍竟把該連當成了韓軍,不僅給他們讓路,還跟他們握手。

先鋒連將計就計,他們大搖大擺地通過大橋,到了美軍營指揮所。連長一聲令下,打得美軍措手不及,暈頭轉向,連美軍營長也被手榴彈炸成了致命傷。

美軍騎一師是一支徹頭徹尾的機械化部隊,而且號稱建軍以來從沒有打過敗仗,但如此神速的猛撲和果敢的拼殺,他們還是第一次碰到。一片混亂之中,騎八團的官兵就像患了“撤退症”一樣,全都爭先恐後地湧上公路往後逃跑。

儘管這支美軍機械化部隊撤退的速度極其迅速,可還是被志願軍截斷了退路,整個騎八團只有三分之一多一點的人得以突圍。

美軍機械化部隊,號稱建軍以來從無敗績,卻被志願軍打得四散奔逃

(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

包圍圈內,塞滿了被擊毀的車輛。美軍的重炮和重型坦克仍在向四周開火,然而步兵卻在一片慌亂中四散奔跑,許多士兵藏在汽車底下,一動不動,完全被打懵了!

戰鬥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志願軍戰士爬上坦克對付美軍坦克兵。離坦克不遠的地方明明趴著五個美國兵,但他們居然一槍不放,也不跑,就那樣幹瞪著眼看坦克上進行搏鬥。

等戰士打完坦克回來解決他們時,五個美國佬才想到要逃,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