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凡事留痕」勿讓微信「綁架」

最近下鄉調研,聽到一些鎮村幹部抱怨,很多時間和精力被微信群“綁架”了:各條戰線、每項工作都會建群,工作無論大小,悉數在群裡傳達佈置,每天光是在林林總總的群裡刷信息,就要浪費不少時間。這種現象值得注意。(人民網7月16日)

2018年四川省選調生6月9日面試真題圍繞“凡事留痕”的形式主義這一主題,“凡事留痕”、“微信工作群奴”能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重點,也充分說明了這一現象的嚴峻性。一位鄉鎮幹部在微信中描述了鄉村幹部淪為“微信工作群奴”的狀態:多個部門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報到並傳報相關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門要帶五部工作手機,裡面是各部門不同的工作系統要填報,所有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

信息傳遞快捷、功能強大的微信本來是為了方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何時起基層幹部的工作卻要依賴各種微信工作群來開展了?這位村幹部隨便列出了所謂“比較重要”的工作群:鄉鎮工作群、鄉村工作群、某縣醫保群、某縣農保工作群、某縣衛生計生群、秀美某縣、某縣環境衛生群、某縣扶貧攻堅群、某鄉黨建工作群、某縣扶貧第一書記群、某村村民群、某村黨支部交流學習群等,幹部們一打開手機,應接不暇的微信消息已經佔據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又哪裡有多餘的空隙來幹實事呢!

要想解決或者說緩解目前“微信工作群奴”的問題,首先得弄明白為什麼這些基層幹部們需要應付各種各樣的微信工作群,其實很大原因在於相關部門對“工作留痕”的形式主義化,雖然“工作留痕”可以方便上級對基層幹部的檢查管理,畢竟有照片、有定位、有記錄,留下這些痕跡,至少表明了幹部到了工作地點,開展了相關工作。但是如果已經到了“凡事留痕”的地步,幹部下鄉啥事不做,抓著就照相,簡單說幾句話,下鄉任務就完成了,這也未必不是作秀、走過場。

過度依賴微信工作群,除了給基層幹部增加負擔以外,也容易滋生形式主義。因為被微信“綁架”的幹部們早已疲於應付,所以如何使微信工作群能發揮其真正效用是當前管理者們、基層幹部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應對各種微信工作群進行清理整合,最大限度保證微信工作群的“質量”,這樣才能避免鋪天蓋地的微信消息。其次,要求基層幹部要嚴於律己,堅決不在微信工作群內發佈與工作無關的內容,時刻注意自己在群內的言行。分清公私界限、不把工作群當成聊天群、不在群內賣萌搞笑,譁眾取寵。微信工作群是網絡公共空間,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約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對微信工作群進行規範管理,哪些工作可以在微信群裡開展,哪些工作需要實地調研,要作出明確的界限,不能任何工作都在微信群裡“發號指令”,卻不願意邁開雙腿灑汗水。

人類發明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為人服務而不是被工具綁架,“微信工作群奴”就是最好的例子。適當的“工作留痕”,但要警惕“凡事留痕”,別讓基層幹部被微信工作群“綁架”,別讓幹部“從人民公僕”變成“手機奴僕”,相信這是基層幹部的心聲也是群眾的呼聲。(芙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