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我不是藥神》獲得高口碑的原因

爆款電影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公映第五天,票房就超過了15億,這部電影也被稱為年度華語片爆款。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導演甯浩的電影工作室。《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從選題材、選導演、開發劇本、確定卡司,再到攝製與後期團隊,都由壞猴子影業全盤負責主控每一個細節。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王易冰介紹了這部電影是如何產生的。

王易冰介紹,壞猴子影業的價值觀裡有5個關鍵詞:本土、趣味、當代、個性、創新。無論是項目還是新導演,基本都可以用其中兩到三個詞語進行定位。而《我不是藥神》正好涵蓋了這五個詞。甯浩選擇新導演文牧野來執導這部影片,就是因為後者擁有對生活細節的細膩捕捉、成熟流暢的鏡頭敘事能力,以及對小人物的悲憫態度。

《我不是藥神》最初的劇本,是由著名製片人韓三平的女兒韓家女基於2015年的“陸勇案”改編而成。文牧野接下這個項目後,和韓家女、鍾偉一起花了兩年時間打磨、細化劇本。《我不是藥神》原本是一個藝術片,後來創作團隊在其中融合了商業類型片元素。王易冰認為,將現實主義題材和商業元素結合是一種創新,這也是《我不是藥神》收穫高口碑的原因之一:“原來現實主義題材可以這麼拍,你能看到很多類型電影的影子,這是年輕電影人的情懷和創新意識,他們所呈現的這些東西是很強烈的。”

王易冰介紹,成熟的製片團隊可以減小新導演在找錢和找人上的困難,導演就能將所有精力專注於創作,“現實主義題材的分寸拿捏是非常巧妙的事情”。監製甯浩會在大方向給出指導,導演和編劇用聰明的創作方式和方法規避了很多問題,最終落實了創作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