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良 帮助别人 烧香拜佛 为何没有好报?

我善良 帮助别人 烧香拜佛 为何没有好报?

问:您好!佛教讲究因果,要积累福报资粮。我平时也特别愿意帮助别人,也去寺庙捐钱供僧、参加放生。为什么我挺善良的,却还是没有钱呢?为什么做了好事,没见到好报?

答:这个因果,你们可以在百度里面搜一下“四业”,就知道这个果报是怎样成熟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种庄稼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种水果有可能两三年后才可以丰收,而很多粮食四五个月后就会成熟,有些蔬菜则可能几个星期就可以吃了,这是它自己的一个规律。但无论什么作物,都不是我们今天种了明天就可以吃,或者今天上午种,下午就可以吃,几乎没有这样的。

因果也是这样,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快乐与过去的业有关系。举个例子,我们每年9月之前吃的米都是上一年种的:我们当年9月之前种的米,虽然已经播了种,但不能马上就吃,而是9月以后或是明年才能吃。因和果也是一样,这是自然规律。善恶的因果,也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没有钱不等于以后没有钱,慢慢地等,就会有的。

我善良 帮助别人 烧香拜佛 为何没有好报?

问:我觉得看看佛学的文章,可以使人的心态平和,也更加睿智,但我这么年轻就去修行是不是太早了?我是否应该先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等老了,时间充裕了再好好去修行?

答:不会太早,在二十岁、十几岁、七八岁的时候学佛都可以。如果你有善良的心,那越早学佛越好。佛教的核心就是智慧和慈悲,那学习智慧和慈悲当然越早越好了,所以不会过早。

而且,不是赚很多钱就能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在我们现有的价值观中,认为有钱就叫成功人士,有钱就可以充分地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果没有钱的话,不论他做什么都不算体现人生价值。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错了,我们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这肯定是错误的。而且再过五十年、一百年,那时候不一定会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谁成功、谁不成功;谁体现了人生价值、谁没有。

我善良 帮助别人 烧香拜佛 为何没有好报?

这只是一个阶段。因为人类历史一直都在变化、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中有不同的价值观。在一两千年前,大多数有学问、层次比较高的人,都比较注重内在的东西。唐朝的时候,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修禅,那个时候,禅和内在的东西就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现在我们是用钱来衡量,但以后不一定是这样。

所以,人生的价值就不能仅仅用赚了多少钱来衡量,而是有很多的方面。一个人可以去赚钱,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赚很多钱,然后拿钱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同样,你也可以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利他的事情,这些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个问题,“我这么年轻的时候去学佛,会不会妨碍事业的发展?”也不会。乔布斯不就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修禅了吗,人家事业多好啊,所以没问题的。

我善良 帮助别人 烧香拜佛 为何没有好报?

问:从佛教的角度来判断的话,怎么样的人生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呢?

答:佛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提升自己生命的级别,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另一个就是利他,为他人付出。那有钱没钱、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很重要,你的人生价值就已经体现了;如果没有这两个,那你做再大的官、有再多的钱,当然这些在有的地方还是有用,但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看是不足以说明你体现了什么人生价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