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告訴我要適度運動,啥是「適度」?

規律運動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幾乎人盡皆知。肥胖是冠心病發病的絕對危險因素,運動既可以預防肥胖,也可以維持心肺功能的穩定。近年來,也頻繁有馬拉松參賽人員猝死、在健身房運動中的年輕人猝死的報道。過度運動不可取,尤其是對於本身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運動宜適度,那麼“適度”是個什麼概念?

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每週應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鍛鍊活動或75分鐘高強度鍛鍊活動,我們分配一下即為: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每週5次;高等強度運動,25分鐘,每週3次。

問題又來了,運動強度怎麼評估呢?

運動強度的計算有一套準確的方法,需要在實驗室完成,但這對日常生活指導意義並不大。對普通人能實現的運動強度評估,有兩種。

1、通過心率來評估

是通過監測活動中你的心率所達到的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劃分運動強度。實際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50~70%視為中等強度活動。那麼最大心率是多少呢?目前常用的設定是220減去年齡最為最大心率。但這個設定並不嚴謹,人的心率有極大的個體差異,也受遺傳、環境、心肺功能等諸多因素影響,但這種方法只反應了年齡因素。我建議心血管病的朋友們,可以去醫院的康復科,進行一次心率、運動能力的測定,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和監督下,安全的進行一次運動負荷試驗,測得最大心率。然後,可以購買一個智能的可穿戴運動產品,例如運動手環等,隨時顯示或記錄運動心率。這樣就可以科學的指導運動了。

醫生告訴我要適度運動,啥是“適度”?

心肺複合試驗

醫生告訴我要適度運動,啥是“適度”?

可穿戴運動設備

2、談話測試法評估運動強度

這重方法最簡單、接地氣,還沒有經濟費用,這是我最常像患者推薦的方式。

具體如下,如果在從事體力活動時,你可以從容連續說話,甚至唱歌,說明你還具有充足的肺功能儲備,這時候你進行的是低強度運動。如果活動中你氣喘吁吁,僅能單蹦幾個詞彙短語,不能連續說話,則說明達到高強度運動。如果可以連續說話卻不能唱歌,則說明你正處在中等強度活動中。

可選擇的運動方式又有哪些呢?

以7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舉例,

中等強度運動:

快步走(6.4公里/小時);

坦道路輕鬆騎自行車(16~23公里/小時);

休閒羽毛球

網球雙打

高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網球單打;登山或負重運動(負重運動建議專業指導下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疾病的急性期或恢復早期不建議運動,需要休息為主,例如急性心梗、不穩定性心絞、心衰急性期等。心臟病患者進行運動前,要與醫生充分溝通後進行。

Doctor心管家是個健身愛好者,關於健身大家有問題可以私信我,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擁有強健的體魄。

醫生告訴我要適度運動,啥是“適度”?

傳播靠譜的科普知識,歡迎大家關注Doctor心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