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比起普通孩子,留守兒童的人生可能更難。根據《2017年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我國留守兒童約有2300萬人。有人說:有一種等待叫幸福,因為村頭道路的盡頭會出現爸媽的身影。這個形容聽著有些心酸,但確實是很多留守兒童生活的真實寫照。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父母的陪伴任何人都無法替代

最近《極限挑戰》劇組走進了留守兒童,男人幫的六個人,本來只是替外出打工的父母陪伴他們的孩子,順便幫大人們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近況。

沒想到僅僅三天的相處,就讓雙方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後來,已經超出了錄節目的範疇,男人幫六人身體力行,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彌補這些孩子在童年本應該擁有的快樂與信任。

他們用心策劃了一場正式的團隊比賽,用經費為每一個孩子購買了服裝和運動鞋: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他們親自採購食材,做飯與孩子分享美食: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他們給孩子買從沒吃過的漢堡和捨不得喝的冷飲: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他們還給予孩子耐心的教導和真誠的祝福,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並能自己承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節目結束後,王迅說,相信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記得有一批人,曾經陪伴他們度過這短暫卻又難忘的時刻。

其實無論從教育上,還是生活上,父母的陪伴都是至關重要的,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但最可悲的是沒有選擇。父母背井離鄉努力工作,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只能錯過陪伴孩子的機會,錯過他們成長中最關鍵的那十年。

知乎:留守兒童長大後是什麼狀態?

有人說,會擅長察言觀色和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習慣被別人擺佈,經常習慣性無助;

有人說,沒有安全感,凡事靠自己,壓抑自己的情感表露,很自卑,也不敢奢望愛情;

有人說,喜歡寫日記,但是都是充滿了“我應該”,沒有戰勝生活的勇氣。

……

這些狀態,都是小時候缺少陪伴造成的。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而數據表明:將近50%的留守兒童一年跟父母的見面的次數只有1-2次。

當別的孩子闖了貨,可以告訴父母,讓父母替自己收拾殘局;而他們,學著儘量不去招惹是非,所以一個人早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漸漸封閉起自己的心門。

別的孩子遇到高興事情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炫耀給父母,和父母一起分享快樂;他們只能把自己蜷縮起來,一個人品受這份孤獨的喜悅。

別人的孩子喜怒哀樂都在臉上,不管遇到什麼,父母都在身邊;他們很少微笑,幾乎都是一副表情。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心理學家曾指出留守兒童的早期經歷會影響其一生,所以他們童年的狀態與長大後的狀態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且長此以往,會有兩種極端,一種是特別懂事,一種則是極度叛逆。

類似這樣的報道比比皆是: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的魏某,小時候常被同學欺負,但因為缺少管教和關愛,他變得越來越孤僻、冷漠。一次在洗澡房裡的小小衝突,他一時衝動,用一把水果刀刺死了同校男生,被判15年徒刑。進入監獄時,他剛滿17歲。

等我長大了,就可去找爸爸媽媽了

人生可以有三樣恩惠:第一是來到這世上的喜悅;第二個是被父母疼愛的喜悅;第三個是為人父母疼愛親骨肉的喜悅。

作為留守兒童,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等我長大了,就能進城去找我爸爸媽媽了。

還記得四川涼山懸崖村的那些孩子們麼?他們要去山腳下的小學讀書,過去,都要手腳並用攀爬17段、落差近千米的陡峭藤梯: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他們很多人是留守兒童,為了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在外的辛苦,爬起天梯來,滿是堅毅和樂觀: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還有那些8、9歲就能自己做飯洗衣甚至照顧爺爺奶奶的留守兒童們,雖然生活艱難,但是他們臉上依舊掛著讓人震撼的笑容: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其實對於全天下的孩子來說,不需要什麼錦衣玉食,只要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吃苦也願意。

冬天,青島的街頭,在張女士的烤地瓜攤位旁,她的兒子正趴在垃圾桶上認真地寫作業。附近許多商販都知道,“路邊賣烤地瓜那家”的兒子學習很用功,也特別懂事,經常幫母親收拾貨物,照看攤位。

留守兒童: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找爸爸媽媽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賺錢、養家、艱難的生活,都離他們太遠。好好學習,就是在幫助媽媽減輕負擔,為這個家貢獻小小的一份力。當時記者問他:你辛不辛苦,他說有媽媽在就不辛苦。

有人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遇,唯獨父母子女的愛是指向分離。

那些童年缺失的美好,是不可複製的。不要以為起早貪黑地拼命工作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其實,當你們在他身邊時,已經是最好的現在。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父母的愛和陪伴中長大。有了父母的愛,孩子的成長才會因此完整而豐富,他們要的或許不是那些先進的玩具,而是希望父母能夠停下奔波的腳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