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葬礼,16位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身份一个比一个牛

1936年10月19日,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在上海安静的离开了人世,享年55岁。在那个年代,鲁迅是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人物,他用他的笔当做洋枪洋炮攻击权贵的痛处,向人们揭露生活的不公。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引起百姓的共鸣,为这个世界伸张正义。

鲁迅先生的葬礼,16位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身份一个比一个牛

鲁迅先生的行为让一些权贵之人十分气愤,但是他却赢得了全体人民的称赞,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人民群众才有了说话的权利,权贵才有所收敛。鲁迅并不孤单,他的身边汇集了许许多多和他有着相同志向的友人,这一点从他去世后人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鲁迅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宋夫人便立即来到他的家中,和徐广平商议之后,他们俩定了一个由九个人组成的管理治丧的委员会,其中包含的成员都是在当时是最有名气的。前来送行的人士不断地涌向上海,除了上海的百姓,甚至一些社会名流也纷纷前来吊唁。

鲁迅先生的葬礼,16位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身份一个比一个牛

10月22日的下午,鲁迅的棺材从万国殡仪馆启程,即将被运往万国公墓,抬棺的人是16个,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的名气都十分大。这16个人是:吴朗西、肖乾、周文、鹿地亘、萧军、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巴金、聂绀弩、欧阳山、黄源、曹白、胡风。

下面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位。

胡风的原名张光人,他是从事文艺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当时他还是领导众位作家思想的重要人物,是鲁迅挚友。

巴金,我们应该很熟悉,他的作品有很多都被选进教科书,他是在我国很有名气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受到大家的尊敬。

鲁迅先生的葬礼,16位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身份一个比一个牛

黄源,原名是黄河清,他是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位徒弟,相处十分融洽,他们一起注译了很多外国的名作。

鹿地亘,是一位日本人,本名为濑口贡,在日本时,他是无产阶级的作家组织的多位负责人之一。他说过过反抗战争言论,所以他受到了日本军国思想的迫害,1935年他被迫逃到上海,他一直反对日本来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他和鲁迅等进步作家往来十分亲密。

孟十还,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在俄国的报刊上发表过,他和鲁迅经常进行书信的交流,在描述鲁迅平生的书中收录了很多由鲁迅寄给他的书信。

靳以,作家,1932年在复旦大学毕业,之后在抗日期间曾经任重庆的大学教授,兼任国内著名书刊的编辑。建国后,曾担任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的重要职位。

吴朗西,编辑家,1934年,在上海举办过的大型文艺展览,担任月刊杂志的文学编辑。9月还创办了关于漫画的月刊,因为报刊上有一半的地方都是用来刊登杂文的,所以他和很多作家有了交集。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1930年参加戏剧家联盟,从事关于戏剧的活动,曾参加过外国的剧社。在抗战爆发之后,他依旧坚持在各地举行鼓励人们思想进步的戏剧活动,在这期间他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

肖乾,曾用名肖炳乾,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任《大公报》记者、编辑,主要著作收入《肖乾选集》。1986年被挪威王国授予政府勋章。

聂绀弩,是著名的诗人,同房时也是一位散文家,193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邂逅》。1936年的2月,在鲁迅鼓励下他和小伙伴创办了文学期刊《海燕》。聂绀弩因为杂文而被人们记住,他的作品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魅力,深得鲁迅先生的喜爱。

曹白,这是一位木刻家,木刻技艺高超,他创作的《鲁迅像》等作品在参加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时,被检查人员拦截,不允许他带着和鲁迅有关的作品参展。也正是因为木刻,两人之间有了亲密的联系。

鲁迅先生的葬礼,16位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身份一个比一个牛

这一路跟随在鲁迅先生灵柩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发的安静的跟在后面,沉默表示着大家的哀痛,甚至有人忍不住小声啜泣,大家都舍不得他的离开。到了目的地,身后跟随而来的人群大概有几百人了。

从鲁迅先生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凡是敢为民众发声的正义之士,广大国民是不会遗忘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