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集體改革,新模式的拐點該如何盈利?

引言:區別於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便捷性更能滿足人們的消費要求。隨著互聯網思維的侵襲,資本化驅動的大環境下,便利店也不得不提升存在感,缺乏特色的傳統單一模式已然不能適應當下用戶的特定消費形勢,多元化新零售發展成了便利店行業新的改革點。

便利店集體改革,新模式的拐點該如何盈利?

1、資本驅動下,便利店遭遇改革潮

(1) 便利店面臨發展難點,資本入局催使改革

根據《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門店數量突破10萬家。面對行業高成長性的大蛋糕市場,老牌的零售業巨頭顯然也想從中分得一杯羹。王府井集團、中百集團、步步高集團、大潤發、家樂福等傳統零售相繼涉足便利店行業。隨著互聯網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各大商超巨頭佈局各自的電商平臺,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小區門口的便利店在轉讓、更換店主或漸漸消失。面對巨頭連鎖對市場的侵蝕,傳統的中小型便利店面臨著單一化發展的難點。

作為實體零售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便利店行業的快速增長,加上互聯網的智能便利性讓資本源紛紛聚集。從今年3月到6月,西北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見福便利、131便利店、武漢Today便利等相繼宣佈獲得A輪、天使輪、B+輪的融資。據不完全統計,僅這一年的時間就有百億元資金湧入便利店行業,行業融資事件高達71起。但這其中大多數的融資目的都是向著數字化零售、無人零售方向拓展,在資本化的裹挾下,傳統便利店面臨著成本和技術化的雙重壓力。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數字化的消費理念催使了便利店向數字智能化發展,電商夾擊,無人便利店初創企業發展火熱。面對成長的壓力,傳統便利店不得不面向集體改革期。

(2) 探索新模式,網絡零售成便利店風向標

便利店行業規模雖然一直在增長,但在電商、零售企業、初創企業等其他業態的多方勢力影響下,難掩疲態,銷售額增速明顯放緩。據中國連鎖協會發布的便利店行業報告顯示,2017年銷售額同比上年下滑至23%。便利店行業的發展不可避免的迎來了拐點。為了在競爭趨於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新生,考慮用戶消費需求習慣,數字化佈局網絡零售或成便利店行業發展新向標。

便利店集體改革,新模式的拐點該如何盈利?

2、多元化發展,打造社區消費新場景

(1) 整合資源,開拓增值服務

便利店發展的根本在於能否滿足用戶的既定消費需求,要改革,就必然要擯棄傳統的單一的營銷模式,開拓增值服務,資源整合是便利店面臨轉型的關鍵一步,業態的融合將成主流。整合資源實施多元化跨界營銷,平臺化模式是未來發展不可脫離的根基,以平臺作為載體,整合不同的銷售形式及業態。以自己的規模優勢拓展附加業務,打造連鎖、社區型便利店,整合用戶體驗與服務,比如便利店+生鮮、便利店+外賣服務、便利店+烘焙、便利店+電商(O2O形式)等多業態經營的組合,從而增加用戶的黏性。

(2) 業態創新,打造便利店新零售模式

便利店業態的佈局是以用戶的生活、消費需求為支撐,新零售模式的關鍵在於場景的搭建,充分考慮用戶的消費場景選擇。優勢在於能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便利性為主因素考慮,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快節奏時代,多樣的商業生態體系使用戶生活更加便利,增值服務的開拓也更加貼合年青用戶群體的需求。便利+社區、便利+服務、便利+生活、便利+共享等使便利店賦能更多的需求點。對於消費者來說便利店的一部分商品能滿足日常需求的情況下,如果還能提供其他配套服務,那麼就構成了全部的滿足條件。

在資本入局後,來自互聯網和投資領域的關注使得本土化便利店業態改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創新持術搭建線上線下一站式便利店新零售平臺,24小時門店、各品類產品網上預約服務、生活服務等綜合版塊的形成,便利店新零售這一模式應運而生。

便利店集體改革,新模式的拐點該如何盈利?

3、模式的拐點,如何實現盈利?

搭建供應鏈、門店、大數據閉環,多層面拓展盈利

便利店新零售模式建立了全新的用戶聯繫,以智能化、大數據為依託,平臺提供綜合性多元化服務,拓寬商品銷售模式,增加潛在用戶。也節省了物流成本,門店成本、人力成本,無形中增加了盈利。

未改革前的傳統便利店其盈利點主要以消費者和加盟商為主,而便利店新零售的新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從基礎的供應鏈環節,門店的精細化服務,到大數據的分析,最後再以數據推動基層供應鏈滿足消費者定製化需求的閉環生態系統,生產方、供應商、零售商、消費者多方面的拓寬了便利店的盈利模式。

結語:

行業迭代更新是常態,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為了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而做的改變,傳統便利店的改革也是技術智能化的大勢所趨。新模式下要快速進入盈利階段,資本與技術的加持或許可以為行業賦能更多的盈利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