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獻血者日丨關於獻血,你了解多少?

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為他人著想,捐獻熱血,分享生命。”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踐行著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大愛。同時,也有不少人對獻血存在一些疑問和顧慮,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問題吧。

世界獻血者日丨關於獻血,你瞭解多少?

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世界獻血者日丨關於獻血,你瞭解多少?

事實證明,健康適齡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5%或不超過10.5毫升每千克體重,不會損害身體健康。一般每次獻血量為200毫升或400毫升,約為人體總血量的5%~10%。獻血後,儲存在肝、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夠及時補充循環血量,各種丟失的血液成分也能夠很快被骨髓的新生細胞所補充。

獻血安全嗎

世界獻血者日丨關於獻血,你瞭解多少?

獻血時的各項操作均由具有采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均使用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採血器材,用後集中銷燬,確保獻血者不會因獻血而感染疾病。因此,獻血是安全的。

什麼是成分獻血?

世界獻血者日丨關於獻血,你瞭解多少?

成分獻血是指藉助血細胞分離機,單獨採集某一種血液成分的過程。目前我國通行的成分獻血主要是血小板單採。在成分獻血過程中,捐獻者的血液在經過嚴格消毒的一次性全新密閉耗材中進行循環和分離,不會造成交叉感染。捐獻者在成分獻血前會進行比捐獻全血更嚴格的血液檢測,確保捐獻後自身的血小板計數仍在正常範圍內。

獻血前要做哪些準備?

獻血前,應瞭解哪些人、哪些情況不適宜獻血等知識,保證血液安全和自身健康。獻血前一晚,注意飲食清淡,不要過食油膩食物,獻血當天不要空腹;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另外,放鬆心情也很重要,和曾經成功獻血的同伴一起獻血有助於消除緊張心理。

獻血時出現不適該怎麼辦

絕大多數獻血者不會出現不適,少數初次獻血者可能由於心情緊張或準備不充分,出現“暈血”“暈針”等情況。獻血時,獻血者身邊會有醫務人員陪伴,他們會密切觀察獻血者狀況。獻血者出現任何不適時,醫務人員會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通常,不適症狀會很快緩解。

獻血後一定要“靜養”和“進補”嗎

獻血後,機體恢復迅速,不需要“靜養”或額外“進補”。獻血後,組織液會立即透過毛細血管進入血管,丟失的水、電解質在2小時內即可得到補充。與此同時,肝臟也會加速製造白蛋白,2天左右即可補足血漿蛋白質。紅細胞的少量丟失會刺激骨髓加速造血,約2周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血小板的恢復速度更快,通常在數天內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獻血後24小時內不要進行強度較大的體力活動,以及高空、高溫作業。注意飲食均衡,葷素搭配,但不要“大補”。少數人會感覺疲倦,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通常,獻血後1~2天即可恢復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