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全球風暴》即將來臨 「氣象戰」不再是科幻

现实版《全球风暴》即将来临 “气象战”不再是科幻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蘭順正(安邦智庫國際關係研究員)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竟有神偷盜雲雪

去年10月電影《全球風暴》上映,該片講述了發生在未來的全球性氣象災難,人類開發氣象衛星網絡以控制災害天氣,但被電腦病毒控制的衛星卻成為殺傷力巨大的攻擊者,一場空前浩劫席捲世界。該片雖然為一部科幻片,但是其中提及的氣象戰以及氣象武器卻並非子虛烏有,而最近一則有關伊朗指責以色列偷“雲雪”的消息更是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於氣象戰的關注。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7月3日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反破壞部隊指揮官吳拉姆·禮薩·賈拉利在德黑蘭的一場農業會議上指責以色列操縱天氣來竊取伊斯蘭共和國的雲和雪,導致伊朗長時間乾旱。賈拉利表示,伊朗的乾旱與缺水是因為以色列從伊朗“偷走”了雲和雪。他還稱以色列及某周邊國家成立了一個聯合小組,致力於阻止雲彩飄向伊朗,使其無法在伊朗上空凝聚,形成降雨。其實,不止賈拉利一人發出此類指控。伊朗前總統馬哈茂德·阿哈邁德·內賈德早在2011年就曾發出過類似的指控,他認為西方國家“使用科技迫使雲層在其陸地上形成降雨,從而阻止其在包括伊朗在內的地區其他國家形成降水”。

當然,現在僅憑伊朗某些人的一面之詞,還無法判斷伊朗這些年的乾旱是否就是因為其他國家“盜雲雪”而造成的,但是在現實中通過此類手段對敵方發動氣象戰卻是真實存在。

现实版《全球风暴》即将来临 “气象战”不再是科幻

乾溼冷暖任掌控

氣象戰是指將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的氣象武器運用於軍事目的的一種作戰手段,它通過造成對敵方不利、對己方有利的氣象條件,以達到戰勝敵方的目的。早在100多年前,氣象武器的雛形就已出現。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特斯拉制造了一臺超大功率的變壓器,能產生10千瓦的人工閃電,傳播距離可達50千米。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意大利伏爾特河岸地區播灑大量造霧劑,製造出漫天濃霧,使英法盟軍的戰機無法靠近,以此來保護該地的重要工業基和軍事設施。

而美國在氣象戰方面頗有心得,在 20世紀 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執政期間,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美國政府還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研發氣象武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秘密地在老撾、越南和柬埔寨的毗鄰地區進行人工降雨,先後耗資2160萬美元,投入1400多人,出動飛機2600多架次,投擲催化彈47400多枚,造成了局部地區洪水氾濫、橋斷壩毀、道路泥濘難行,使得“胡志明小道”由原來每週約9000多臺車輛的通行量減少到只能通行900多輛,嚴重地破壞了北越軍隊的運輸線。據有關資料統計,美軍當時人工降雨給越南帶來的損失,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此次伊朗指責的“人造乾旱”,上世紀70年代在古巴就的確發生過,當年美國科學家指出,在某地實施人工增雨,會造成周圍地區雨量的減少,對此美軍在古巴周邊國家實施人工降雨,使這些國家發生洪災;而臨近的古巴卻出現了反常的持續乾旱。

现实版《全球风暴》即将来临 “气象战”不再是科幻

大災大難非天意

隨著大氣科學的發展,人類已掌握了20多種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其中可以起到戰術武器作用的主要有人造洪暴、人造乾旱、人工造霧和消霧、人造寒冷酷熱、人工控制雷電和人工引導颱風等。按照“所有先進技術一旦問世首先用於軍事領域”這一邏輯,氣象戰絕不會被束之高閣。據媒體報道,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軍收集、整編了全世界上千個機場的氣象資料,並定期修正。美軍先後投資的氣象研究項目包括製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以及極為秘密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等。

其實人為製造風雲雨霧雷電雪霜只是比較原始的手段,氣象戰中還有很多大膽而極具破壞力的設想。

地震武器:地球內部沸騰的熔岩中貯存著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一旦突破地殼的限制,就會引發地震、山崩等破壞力巨大的災害。而採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為地誘發或製造針對敵方的地震災害,就能達到自身的軍事目的。同時,這種地震也可以用來引發人造海嘯,沖垮敵海岸設施,吞沒敵方艦隊。

紫外線武器:通過向敵國上空的臭氧層撒播化學藥劑,將臭氧層撕開“空洞”,使敵國直接暴露於太陽紫外線之下,從而改變當地氣候,影響動植物生長,使敵方人員制病,削弱敵國戰爭潛力。

现实版《全球风暴》即将来临 “气象战”不再是科幻
现实版《全球风暴》即将来临 “气象战”不再是科幻

精彩推薦

科普中國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