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妙低音大提琴(《新音響》原創)

超美妙低音大提琴(《新音响》原创)

不管是音樂愛好者還是音響發燒友,一定都聽過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宗師卡薩爾斯年輕時買到一把新琴後搜遍城中樂譜店,希望找到可供大提琴演奏的曲譜,竟然在一鋪子的箱底覓得巴赫不為人知的稀世珍品。共6套36首曲目,包括六種風格各異的舞曲:序奏、阿勒曼德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吉格舞曲,都是當時歐洲流行的舞曲樣式,它被譽為是大提琴界的聖經,是演奏家技術與修養的試金石。

幾乎每一位著名的大提琴家都會挑戰此曲,當然卡薩爾斯的唱片被視為經典,此外包括被稱為“法國四騎士”的富尼埃、托特利耶、詹德隆、納瓦拉,此外還有史塔克、羅斯特洛波維奇、馬友友、貝斯馬等多位音樂家都曾灌錄全曲唱片。本文不是要介紹哪位大師,而是臺灣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低音大提琴首席傅永和所改編的版本,以低音大提琴來演奏。改編參考了巴赫自己為魯特琴的改編,花了很多時間進行樂曲移植工作,2012年出版後被認為既有技術上的難度挑戰,又不失通俗悅耳。

出生於臺灣宜蘭縣礁溪的傅永和,回到他曾就讀的礁溪小學禮堂進行錄音,原始構思中並未想到把它當成發燒片,沒想到自然的空間殘響,低音大提琴低沉柔和兼具極美妙的泛音,高音部分音色纖弱動人,強奏時又如雷鳴濤聲轟隆作響,全部符合發燒友的胃口。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高約2-2.2米,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19世紀後,它逐漸從純低音樂器中解脫出來,但為了讓旋律線條清楚,往往要附加管樂來重複其音符,所以經常有機會和長號、大號、巴松管等樂器演奏同一段旋律。

所謂無伴奏,就是一個人負責演奏,正因如此更有機會清晰聽到傅永和挑戰技巧的極限。低音大提琴演奏要求人琴合一,傅永和使用的是“法國弓”的持弓方式,困難的換把快速而精準,快速連弓(在一弓中演奏不同音高)時圓潤流暢。作為演奏家來說,傅永和並非世界級大師,間中偶而也出現令人緊張的片段,總體而言瑕不掩瑜。發燒友注意的是音響效果,家裡有低音炮的把它打開,沒有的也儘量用大口徑單元音箱,才能充分享受低音大提琴那按摩式的聲波迴盪,一口氣聽完後只能以“美妙”來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