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話(七)

法舫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話(七)

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舫法師講話計5.3萬字,為便於學習,根據《金剛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和法舫法師講話內容,將全文分十六次發佈,特整理各發布文章細目如下表。

法舫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話(七)

戊三舉例證

己一舉佛為證

庚一正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面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又說過,“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又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這些都是從緣生性空上,而見到的真實境界。這境界既是不可取著,又如何有成佛之事呢?成正覺豈不就是取證這種境界相嗎?又佛陀說法,所說的不也就是說明這些境界相嗎?因此,世尊提出這兩個問題徵問須菩提說: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成佛,實得到一個真實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如來成佛之後,真實有法可說嗎?” (唐譯為:“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得所說耶?”) 須菩提回答說: “如像我須菩提所瞭解佛所說的道理來說,無有一定的法名叫‘無上正等正覺’,怎可說如來證得菩提呢?同時,也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從這個答覆,我們知道聲聞須菩提慧解甚高,他真能教授諸菩薩般若波羅蜜多。又在這個回答中,證明佛陀成無上正等正覺,並未取著於相。在前面,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的境界,正是真見道的無相,無分別境,也即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相,與此大覺世尊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定法可說的無相境界是同一無二的。

佛在未成佛前,固然親近無量百千萬億佛,修無量百千萬億法門,行無量百千萬億難行苦行的菩薩道,所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六度四攝等,這些都是所說“法相”,都是所說“正道”,都是所謂“筏喻”。但是,世尊成佛之後,證悟二空真如,在大般若智中,一法不立,也就是舍離這些法與道。尚有執著,就不是正遍覺了。

何以故下是解釋,為何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麼無法可說呢?

因為佛說的法,是對症下藥的。佛是醫王,佛開藥方給眾生藥吃,是正對眾生病根的。世間沒有這種愚蠢的醫生,看千萬億人的百千萬種病,只開一個藥方,只給一種藥吃。佛陀說法也是如此,眾生有什麼心病,佛就說什麼法。所以佛說的法門,是不可取著。因為這法門與你的心相應相投,可以救你,但未必能與他人相應相投。不相投,甚至於妙法便為毒藥呢! “不可說” 是不可定說,佛決定說此法門,不說他種法門。又不固定說:此是佛說,此非佛說。為什麼呢?因為若是有取著則有語言,有語言則有心想執著,凡所執著皆是虛妄、戲論。又凡所取相皆是虛妄。又若取著,就有能取的我相,和所取的法相,一有能所,便有對待、是非,有邊際,有定量,就不是佛所證的、佛所說的、佛所思的緣生性空,無相真如實際了。

佛所說的不是一定的法,也不是一定的非法,為什麼?因為若是法,就可取,既可取,也可說。若是非法,也可以取,也可以說。“但如來所證所說,既非有,也非空”,非如是,非不如是,非如此,非不如此,所以絕不可定說,佛所說法為法為非法,故云:“非法,非非法。” 又“佛所說諸法實相(空性) 非有非無,非有故非法,非無故非非法,既離有離無,云何可說,云何可取。”

既然如此,佛所證的所說的都是無相,性空,不可說,不可取,那麼,怎樣建立起三乘賢聖的分位差別呢?所謂三乘賢聖,大乘有三賢十聖,小乘有七賢四聖。賢,是發決定信心之後在未證入見道的修行者,聖,是證入見道,悟徹聖諦的行者。獨覺及大覺在佛陀都是攝在聖者之中(總阿羅漢、獨覺、入地菩薩、佛陀統稱四聖)。這些賢聖分位的差別是建立在無為法上。無為法就是真如和涅?,真如也即是空性,也名如如,是根本無分別智(正智) 所親證。涅般是擇滅無為,由決擇性的智力所得惑業苦滅,所以說“無為”。這二種無為,真如無為一切賢聖分證,唯佛一人圓證,擇滅無為,由斷煩惱得,故云“隨系事各別”,一切賢聖,隨各人所修的程度,而有差別。四聖十地之分位由此而建立。然諸賢聖所修雖同,而所證所悟就有不同,故云“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庚二 校功德

辛一正校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上來總是顯諸法性空,無相真如,而這種性空,正是此般若所顯所照,不可取,不可住。雖然如是,而此無相、性空,絕不是斷滅空,也不是頑空,更不是惡取空,所謂“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故建立一切佛法,建立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修習一切廣大菩提資糧,都應了達這種緣生性空、真如無相的真理。由了達此義,去修行佈施等六度萬行,則每一行,皆貫攝於無相性空遍法界的理性中,不但能施者心量廣大,所施之物也無邊廣大,即受施亦無量無邊,無窮無盡。其所獲之功德,以無相、不取著的緣故,也就無量無邊的廣大不可思議了。

本經較福,一層深一層,即顯般若性空之理趣甚深,證悟時則一層進一層的深刻。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假若有人將金、銀、?璃、車磲、瑪瑙、珊瑚、琥珀七寶盛滿了三千大千世界,拿去佈施世上貧、窮、疾病、無依無怙的人,這個佈施者的功德多不多?須菩提答說:甚多!世尊。” 這種佈施,依世俗眼光看,當然是太大了,功德是太多了。此中三千大千世界者,在佛學上說,一個太陽系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是為一大千世界,就合三重千而成一大千世界。

何以故下是解釋所以福德多的因由。因為所謂福德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名,既是緣成的假名,當然就是性空。無自性,這福德性是性空無相,遍一切法,等虛空,遍法界,無有邊際,故云“如來說福德多。” 若拘泥於事相,不達性空理趣,雖有如許七寶佈施,終是有限量的。

這種無量的福德聚,固然是多,但是“若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四句偈就是四句頌,言極少之文句,受持是自己奉行,為他人說是利他。這種以金剛般若來自利利人的功德,比起前面以七寶佈施的功德,實在要超勝許多了。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乃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這段文正明為什麼受持經的功德超過七寶佈施的功德。一切諸佛就是十方三世已成正覺的佛陀。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是佛法(此中佛法包括世出世間的一切佛法,所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佛法,因為這一切佛法都是佛陀所說。) 這些佛陀,大覺之尊,都是依此般若波羅蜜經而出,如般若心經雲:“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般若經亦云:“般若為諸佛母。” 就是因為諸佛皆依般若而修萬行而成正覺的緣故。一切佛法,皆由佛說,佛依何法而說一切法?依般若波羅蜜多而說諸法。然而應當覺了所謂佛法,亦不過是假名安立,在性空實相中,不立一法,則佛法可得,故云即佛法。能如此通達,則了知一切法又無非佛法了。

這裡是說,佈施功德,只不過是消極的救人痛苦於一時,不是救度眾生的根本辦法。度眾生的根本辦法,是要使眾生斷盡他們的一切煩惱,增長他們的一切智慧,使其個個修行成佛,入無餘涅槃,也算是積極的度眾生。但是要這樣積極度眾生,就得修般若法門,了悟緣生性空,自己成菩提,亦令一切眾生成菩提。自己宣說佛法,個個都宣說佛法,如是功德當非佈施功德所能比擬了。(待續)

(《金剛經》屬龍樹學系的經典。龍樹菩薩(梵文:Nāgārjuna bodhisattva),又譯龍猛、龍勝,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講者法舫法師{1904-1951年},他是“太虛大師座下第一弟子”,他兩度出國傳教,任首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中國籍常務理事。見臺灣大乘精舍印經會所印法舫《金剛經講話》,《法舫文集·第一卷》。編輯程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