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始皇自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虽然秦朝存在时间较短,但是当时的科技水平、工匠技艺水平都达到了巅峰。尤其古人在死后特别重视自己的安葬之地的观念影响下,秦陵不但集合了全国最厉害的工匠,也集合了最先进的“防盗”技术。

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秦陵埋藏大量水银是为了什么?

  • 关于秦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曾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周边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是为杀死入侵盗墓贼,是为防止尸体腐烂,还是为自我毁灭保护,我们就不得而知。
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九层妖塔”埋藏于秦陵?

  • 坐在飞机俯视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锥体,所以美国人叫它“黄土金字塔”。然而经过准确测量,秦始皇陵不是三层台阶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整体规模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但是秦陵在样式上更像一个“倒金字塔”。根据封土台九层夯土划分,似乎印证了各类盗墓小说中的“九层妖塔”之说。至于其内部“功效”,也只有在挖开秦陵那天才知道。
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秦陵地宫有道“防洪大坝”?

  • 根据考古学家介绍,秦陵地宫能完整的保存至今,内部应该是有一个“防洪大坝”,这个“防洪大坝”起到了排水的作用,防止自然力量对秦陵的侵蚀。据推测,这个大坝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
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秦陵地宫设有几道“防盗门”?

  • 秦陵至今未能挖开,一是由于考古技术不达标,二就是“防盗门”的问题无法解决。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似乎早有答案:“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当秦始皇的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们还未完成最后的工序,结果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没有一个工匠能跑出来,全部成了陪葬品。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
埋藏无数珍宝的秦陵,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

  •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陵园的修建工程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公元前247年),陵园修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之后共花了39年,甚至到了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直到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此后,秦陵有记载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字“盗挖”,依然完好无损。它里面到底有哪些秘密,我国上古时期的珍本是否还有存留,焚书坑儒前的那么文明是否还能找回,这就需要未来才能揭晓。
  • 欢迎关注:超级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