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哪來、有何重大意義?這篇文章有系統闡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部論述、科學論斷及其思想內涵,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全貌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時代課題。

《群眾》2018年第13期刊發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的文章,深刻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要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哪來、有何重大意義?這篇文章有系統闡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生態價值觀、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總集成,對於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科學論斷產生的時代總依據及其歷史條件,認真領會其精髓要義、實踐價值和理論境界,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部論述、科學論斷及其思想內涵,無不以其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和深邃性,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全貌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時代課題。

關於生態文明的一般規律

,就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關於生態文明的發展實質,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道路,就是“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動力,就是“緊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治理,就是“必須從全球視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等等。

這些論述和科學論斷,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自然、社會之間關係的真正統一,極大凸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遠見卓識。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哪來、有何重大意義?這篇文章有系統闡釋!

全面系統學習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其科學論斷,就要追溯他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主政河北正定以來各個階段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論述,從而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歷史淵源。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同志剛剛主政河北正定,就負責制定了《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該規劃中,有一句樸素而堅定的表達——“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汙染”。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著眼上世紀80年代初至上世紀末近20年間的發展目標,即“制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防止新汙染髮生,治理現有汙染源”。

上世紀80年代末,習近平同志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他明確提出:“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三種效益。”他說,發展林業具有同森林一樣的生態效益,它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功能,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也可以作為閩東百姓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路徑,因而,“閩東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於山,興旺在於林”。

儘管他主政寧德僅僅兩年時間,但是他卻帶領班子成員繪就了閩東林業振興的藍圖,這就是確保到1995年第一個發展規劃期,寧德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全區的綠化程度,分別要達到51%和70%,全區要完成荒山綠化任務。

本世紀初,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針對浙江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他深刻指出:“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汙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他要求人們以長遠眼光看待生態環境問題,並以欠債還錢為例說,賺錢做生意,不能欠環境的債,否則,將來肯定要賠上高額的利息。因而,解決環境汙染的歷史欠債問題,既要主動還,還要早還,否則沒法向後人交代。

在主政浙江期間,他提出了以“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為內容的“兩山論”。他認為,“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這兩山“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辯證統一”。人們一度以犧牲自然環境資源為代價,以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沒有顧及到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但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凸顯,人們意識到“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要學會把種常青樹當作搖錢樹,使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兩者渾然一體、和諧統一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哪來、有何重大意義?這篇文章有系統闡釋!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本質的科學闡發。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物質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及其科學論斷,核心就是始終牢牢把握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這一根本範疇,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科學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屬性及其發展規律。

如關於“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科學論斷,就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本質所作的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提煉。從本質上講,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一種更高級別、更高形態的發展狀態,歸根結底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必然。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科學論斷突出體現了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全局觀、系統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

關於問題導向,他說,“全黨同志都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關於底線思維,他說,“生態紅線的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關於全局觀,他說,“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

關於系統論,他說,“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

鮮明的問題導向、底線意識和紅線思維,系統的全局觀、大局觀,展現了當代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宏大視野。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其創立的依據是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描繪的是當時整個自然界發展的辯證圖景,是辯證法同當時自然科學發展及其科學技術辯證結合的科學理論。

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極大地擴大和深化了人類對傳統自然界的認識,其中大量現實情況都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個時代所能完全預見。在當代,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沒有給出具有答案,也沒有“生態文明”等專門術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關注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規律,還以當代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發展現狀及其歷史趨勢為研究對象,揭示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社會運行的特殊規律。這是人類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是人類社會及其文明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念變革、發展洞見和科學預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適應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歷史發展,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新的理論和實踐境界。

摘編自《群眾》2018年第13期,原標題為《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要義》

作者:黃承梁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哪來、有何重大意義?這篇文章有系統闡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