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今「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轉型,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我國的傳統婚戀倫理觀念也受到了衝擊,一些高階層、高收入女性出現了擇偶難、結婚難的現象,主動或被動的選擇單身生活,從而形成了“剩女”群體。“剩女”是指“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的大齡女青年”。“剩女”現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倫理問題,有關該現象的倫理反思也極其重要。

對當今“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

大齡未婚本來是個人對於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在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前提下享受單身的自由,這種行為本身應當在文明社會中得到理解和寬容。許多發達國家在社會發展或轉型期內都出現過單身潮,但為何中國要將這些年輕女性冠以“剩女”的名號,並諸多爭議,這必然隱含了特殊的含義。所說的解決“剩女”問題,並不是指通過各種手段迫使“剩女”進入婚姻,表面上減少“剩女”的數量並不能證明“剩女”是否獲得了人生幸福。我們要解決的是“剩女”背後隱含的倫理問題,不再將“剩女”差異化對待,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這需要社會和個人雙方面的努力和堅持。

對當今“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

從大的方面來說,社會必須通過制度的正義性保障人的生活環境,創造和諧、平等、自由的氛圍。社會中的每個公民,首先是人權的體現,然後才有性別差異,強調男權還是女權都不利於平等、自由的實現。一個文明的社會,應給予個體更多的選擇自由度,對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寬容。在中國社會向現代化轉型過渡的時期內,需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制度變革,這其中堅持的是正義的價值取向,爭取的是人全面的幸福,滿足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需要。整個社會的制度具有正義性可以引導人性中善的一面,即使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也能獲得道德尊嚴。充分保證每個個體的幸福,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作為社會中的個體,需要注意程序和手段的正義。個人一般以獲得幸福為目的,但在程序和手段的運用上容易因價值取向的差異而失去正當性,甚至會偏離原先的目的。目的善必須聯合程序正義才能結出善果,通過非正義手段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是對倫理規範的顛覆和道德尊嚴的站汙,最終會損害正常人際關係,造成自身生活的不幸。

對當今“剩女”現象的倫理反思

​“剩女”群體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在不停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剩女”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賴於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對“剩女”給以更多的人道主義關注,並幫助她們找到屬於她們自己的家庭,促進人類社會的繁衍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女性在寬容、平等的社會環境下在自由選擇生活方式時可以更加理性,以獲得人生圓滿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