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前沿材料產量占世界90% 應用卻存短板

中國一前沿材料產量佔世界90% 應用卻存短板

以金剛石為代表的超硬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以金剛石為代表的超硬材料及製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以及光伏與電子信息等領域,被稱為“最硬最鋒利的工業牙齒”。中國科技媒體披露,作為超硬材料生產製造大國的中國在高端產業應用上仍存在短板。

北京時間7月18日,《中國科技報》報道了中國超硬材料的生產製造現狀: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造金剛石產量已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立方氮化硼產量已佔世界總量的70%以上。

報道稱,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硬材料生產製造大國。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高級顧問李志宏表示,利用金剛石超硬的力學性能,可加工世界上所有的已知材料。

李志宏認為,金剛石的熱光聲電性能“無與倫比”,可用於航天員宇宙射線防護、尖端武器裝備隱身防腐、提高導彈飛行速度與打擊精度、大功率激光探測,大規模集成電路及LED新光源熱沉等尖端領域。”

據瞭解,金剛石電子器件相比其他半導體器件具有體積小、集成度高和無需製冷的優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教授張濤認為,金剛石將引發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的革命

中國材料學專家、曾擔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幹勇表示,超硬材料是新材料領域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板塊,是石油勘探與礦山開採、機床機械與汽車製造、軌道交通、核電、國防軍工與航空航天重大工程以及光伏與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高功能材料。

幹勇指出,儘管目前中國超硬材料的產品質量技術總體上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在“在一些高端產業上還有短板”。

例如,在硬質合金棒料開槽砂輪領域,高端市場基本被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壟斷,中國超硬材料砂輪製備技術雖然一直在發展之中,但砂輪鋒利度和保型性這一矛盾仍是開槽砂輪的一大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田永君表示,在中國超硬材料研究製造領域,“量小、品種多的產品,企業都不想幹,可短板往往就在這些地方”。

中國學者認為,北京當局在重視科研的同時,也應該向相關產業傾斜,“高端前沿靠進口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