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與冀東抗日暴動

1936年春天,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在北方局和劉少奇的直接領導下,中共河北省委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於1938年7月間,在八路軍第四縱隊的配合下,發動了冀東抗日暴動。這次暴動為以後開展冀熱邊抗日遊擊戰爭,創建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奠定了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劉少奇與冀東抗日暴動

貫徹中共中央決策,做好思想和組織準備

冀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北踞長城,南瀕渤海,西控平、津,東臨山海關,是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要道。冀東的物產豐富,有開灤的煤,塘沽的鹽,遵化、遷安的金礦,還有廣大的植棉區和產糧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許多戰略物資都是通過這裡運往華北、華中、華南前線,並把從這些地區掠奪的資財運回日本。同時,冀東的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有悠久的鬥爭歷史,有領導群眾鬥爭的豐富經驗,又有較好的地形條件,南有平原,北有綿延千里的燕山山脈可供迴旋,有利於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可見,在冀東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後,領導北方黨組織為完成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自1936年以來,北方局給所屬各級組織下達的黨內指示和劉少奇發表在《火線》上的文章,就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開展農村抗日遊擊戰爭的問題作了多次明確的指示、論述。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毛澤東主持制定了開闢華北敵後戰場的具體計劃。明確指出:紅軍可以一部於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確定派八路軍挺進華北,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同時建立以霧靈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冀熱邊開展游擊戰爭的決定。

洛川會議後,劉少奇在《為發動華北廣大群眾的抗日救國運動而鬥爭》一文中明確指出,全華北黨的工作中心任務,是組織與發動廣大的反日遊擊戰爭。為了實現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劉少奇對冀東抗日武裝起義作了具體的指示和部署。

1937年9月底、10月初,劉少奇給河北省委負責人寫了一封指示信,要求不失時機地抓緊準備冀東抗日武裝起義。明確指出:八路軍已過黃河,正向太行山及北嶽進發,中共河北地方組織的中心任務是配合八路軍,廣泛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冀東有我黨長期領導革命鬥爭的光榮歷史,黨組織有相當的基礎,群眾不堪忍受敵偽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有強烈的抗日要求,強調要不失時機地抓緊準備冀東抗日武裝起義。同時,他委派李運昌回冀東,任冀熱邊特委書記,著手組織發動冀東抗日遊擊戰爭。

靈活機動指揮,抗日暴動全面展開

為爭取敵後各種抗日勢力,擴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劉少奇的指示,“自衛會”派王仲華到武漢國民政府備案,以取得合法地位。備案的名稱叫“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中國共產黨通過“自衛會”廣泛聯繫各個黨派、各種武裝和政治力量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來。在“自衛會”天津總會的直接籌劃下,成立了團結冀東各階層抗日反漢奸的“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冀東分會”,冀東各縣也相繼成立了分會。廣大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加入“自衛會”。

冀東遊擊戰爭的發動應取得晉察冀邊區八路軍的直接幫助,這是劉少奇一再強調的重要指導思想。1938年2月,劉少奇致電河北省委,指示省委派人到阜平去和聶榮臻司令員聯繫。省委即派李楚離去阜平,向聶榮臻彙報工作。聶榮臻叫李楚離轉告省委已遵照中央指示,命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政治委員鄧華率部抵平西活動,準備挺進冀東,配合抗日武裝起義。省委根據聶榮臻的意見又派李楚離去平西,與鄧華一起安排了八路軍東進計劃和武裝起義的有關事項。考慮到充分利用青紗帳的有利時機,決定7月16日為起義的日期。

1938年3月中旬,劉少奇奉命從華北抗日前線回到延安,仍繼續指導北方局工作。4月間,劉少奇急電河北省委,命省委書記馬輝之到延安向黨中央彙報冀東暴動的準備情況。5月下旬,馬輝之到達延安。劉少奇在聽取彙報後作了重要指示,他特別強調在冀東發動起義,不但要有充分的準備,還要有八路軍的策應和其他根據地的密切配合。中央已派鄧華、宋時輪的部隊挺進冀東,起義的時間要以八路軍到達的時間為準。起義後,要以八路軍為主,堅持冀東抗日遊擊戰爭,建立以燕山山脈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會後,劉少奇要馬輝之儘快返回河北,貫徹中央指示。

意料之外的是,6月底日偽獲知了暴動計劃,開始收繳散落在民間的槍支彈藥。迫於形勢,暴動不得不提前舉行。7月6日,由共產黨領導的300多名抗日骨幹在灤縣港北率先宣佈起義,打響了暴動第一槍。抗日怒潮很快席捲冀東20餘縣和開灤礦區,直接參戰20萬人,其中有10萬人的武裝力量。群眾抗日熱情空前高漲,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摧毀了日偽在冀東多年經營的殖民統治。據統計,這次暴動共殲滅日偽有生力量3000多人,牽制日軍1萬多人、偽軍近3萬人。8月中旬,四縱隊和起義部隊在遵化鐵廠鎮會師,成立了統一的指揮機構。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向冀東發來賀電,賀電說:“中共中央與中共北方局今以十萬分的高興,慶祝抗日聯軍反日反漢奸起義的勝利……”這一勝利,“已給日寇嚴重的打擊,摧毀了冀東漢奸政權,發動了廣大民眾,配合了全國的抗戰。”

總結經驗教訓,精神動力催人奮進

為鞏固暴動的勝利成果,1938年9月10 日,劉少奇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電聶榮臻並宋時輪、鄧華。電文指出,為了使冀東遊擊隊迅速正規化,宋、鄧部隊似應以團營為單位,分散到各區與各游擊隊合編作為基幹,各分區正、副司令亦應以八路軍幹部及當地幹部共同擔任為好,其目的是堅持游擊戰,開闢根據地,站穩腳跟。

9月中旬,有消息傳來:日偽軍將要“圍剿”冀東暴動隊伍。四縱領導對形勢估計過於嚴重,為了保存實力,避敵鋒芒,決定把主力和起義隊伍全部拉到平西整訓。在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以及晉察冀軍區多次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於9月下旬,四縱主力和薊縣抗聯部隊即開始向西轉移。留下陳群(副大隊長)、包森(總支書記)、單德貴(營長)各有百餘人的3個遊擊支隊堅持冀東。10月上旬,鄧華和河北省委召開了有抗聯各路負責人參加的九間房會議,決定西撤。抗聯部隊和冀東地方幹部約5萬人,經遵化、薊縣、平谷、密雲山地,一字長蛇陣,向平西進發。正如劉少奇在部隊西撤途中所電示的,冀東遊擊隊四五萬人一起西撤是很不妥的計劃,部隊不鞏固,紀律不好,不能長途行軍,危險極大。總撤退使冀東起義部隊和解放的地區均損失百分之九十以上。幸而1939年2月,中央決定成立冀熱察挺進軍和區黨委,明確提出堅持冀東遊擊戰爭的任務,才穩定了冀東局勢,克服了悲觀失望情緒,並採取有力措施支援冀東遊擊戰爭,為以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1943年3月,劉少奇在《六年華北華中工作經驗的報告》中指出,“冀東暴動是真正地發動了幾十萬群眾來進行反對日寇漢奸的武裝鬥爭,這是一次很值得研究的人民抗日大起義。”

今年是冀東抗日暴動勝利70週年,這次暴動意義深遠,它已深深印在冀東人民心中,成為一種精神符號,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進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