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賞析

《道德經》賞析​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自愛不貴

【原文】“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譯文】百姓不怕威懾的時候,他們強烈的反抗就要來臨。不要使百姓居無處所,不要壓追百姓的生活。不壓迫他們,他們就不會反抗。因此,聖人有自知之明,從不表現自已;愛措自已,卻不自以為高貴。所以捨棄後者,選擇前者。

【闡釋】本章著重講統治者應有自知之明,應放棄高壓政策和自見、自貴的政治態度。

老子指出民眾為什麼不遵眾權威的四點緣由:1、侵擾民眾的居地;

2、損害民眾的生計或利益;

3、不自知,而耀武楊威地張揚;

4、不自愛,而自居高貴,厭棄民眾。

【引申】“以人民為中心”方可長久。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