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下的P2P:所有人都成了輸家 只有老賴贏了

雷潮下的P2P:所有人都成了輸家 只有老賴贏了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出自溫總理之口。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房貸兩巨頭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波及世界。10年前的這場金融危機,與今天的P2P雷潮何其相似。

2008年9月24日,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斬釘截鐵道:“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民眾對經濟增長的信心,表達了對於未來的美好預期。如此,儲蓄才能轉化為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供給,整體經濟才有向上的動能。信心創造了財富,促進了經濟增長。在危機時刻,信心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筆物質財富。

反之,信心的喪失將促使經濟下行、股價暴跌、P2P雷潮,最終導致勞動者下崗,股民虧損,P2P投資人踩雷。索羅斯提出了反身性,他打了一個比方,大眾將吸毒者視為罪犯,那麼他們就會成為犯罪。吸毒者即便改過自新,如果人人視之為罪犯,不願提供工作,不願與其親近,戒毒者如何能夠在社會立足。戒毒者為了養活自己,不得不成為罪犯。

P2P遭遇了同樣的困境,投資者擔憂平臺暴雷,不敢投資。老賴堅信平臺一定會暴雷,堅持不還。投資者不投錢,老賴不還錢。長此以往,健康運營的平臺也難逃暴雷的結局。

在這一背景下,老賴的信心空前高漲,他們堅信能夠拖到平臺清盤的一天。堅定的信心支持著他們頻繁更換手機和地址,躲避催收人員的追討。不小心被催收人員找上,老賴們躺在地上耍賴,謊稱對方使用暴力。若不是太陽毒辣,地上太燙,他能躺一天。沒錢了,找一家不上徵信的平臺繼續借款。

於此同時,投資者的信心空前低落,擔心部分平臺存在自融、資金池、虛假借款標的等違規業務風險。持有活期項目的投資者,希望提現前平臺不會暴雷,取出資金不敢復投。債權轉讓的投資者,祈禱有人接盤,虧損出手也在所不惜。持有長期項目的,只能聽天由命。數據顯示,P2P資金在上週淨流出40億元。平臺持續淨流出,熬不住的平臺唯有清盤這一出路。恐慌情緒傳導到其他平臺,促成整個行業的雷潮。

平臺接連爆出逾期、清盤,P2P一時間為萬夫所指,儼然是眾人的痰盂。媒體有失公允的報道和解讀,於投資者毫無益處。人人視P2P為洪水猛獸,則其必將成為吞沒錢財的洪水、殘食人畜的猛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P2P要是完了,金融市場難以獨善其身。最終的結局是,富了老賴,苦了投資者。

從某種意義上講,恐慌蔓延根源是市場對P2P信心的不足。面對危機,行業參與者必須重拾信心。投資者的信心有強大的傳導效應,提振整個行業的信心,才能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當然,樹立信心的建立不能依靠喊口號,不能依靠李大霄。

雷潮下的P2P:所有人都成了輸家 只有老賴贏了

君不見李大霄高呼各種“底”,嬰兒底破了還有嬰兒底2,嬰兒底2破了還有胚胎底。盲目的樂觀於事無補,少數人的信心無礙大局。監管到位、平臺合規經營,才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在備案大限延期後,而新政策未公佈的空白期中,行業風險事件卻不斷積累爆發。坊間甚至傳出“監管部門放棄P2P”、“備案延期,就是為了磨死P2P”等不實言論。明確監管預期,儘快出臺相關政策,釋放“促進互聯網金融規範有序發展”的信號刻不容緩。

一部分投資者的理財知識匱乏,無法分辨產品風險。出於對銀行信任,他們不會在意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這種思維延伸到P2P,投資時只關注收益率和利率,不慮有他。類似的投資者不在少數,風險自擔的模式在短期內很難被接受。在這一背景下,豐富平臺保障機制,拓展第三方風險準備金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即便豐富了平臺保障機制,也難消除虧損的風險。完善退出平臺風險處置方案,設立清盤平臺跟蹤體系,防止借款人逃廢債務是當務之急。

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離不開平臺的維護。當政策出臺後,平臺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則,有序運營。在《網貸之家聯合平臺發起網貸行業合規發展自律倡議書》中,網貸之家提出平臺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主動接受監管和社會監督,確保披露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等倡議,切實維護出借人的合法利益。

如此,行業才能穩定發展。

如此,投資者才能重拾對於行業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