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广 · 告

高温时期,该如何预防病害的发生?现在又到了高温时期,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0℃,也是病害频发的时期,特别是以细菌病为主的病害,将为整个水产养殖业带来新的一轮危机。因此,我们又将如何在这个高温季节,将病害减少到最低呢?

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病害是预防容易,治疗是相当难的。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往往是到了鱼虾出现病害时才想到去救治,但当发现病害时,治疗往往只是将损失减少而已,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因此,要懂得未雨绸缪,将病害控制在其发生之前,而不是有病才想到去救治。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那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1、高温时期,由于气温炎热,水温高,水中的生物都处于生长快速期,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更是旺盛,因此细菌病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病害;

2、由于水温高,水产养殖动物也是处于生长快速期,鱼虾摄食旺盛,胃口大开,吃得多,因此肝胆综合症也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病害;

3、由于水温高,水中藻类生长旺盛,水体上层溶氧过饱和,但水体下层溶氧却经常会处于不足状态,主要是由于热分层以及底层微生物的大量耗氧,以及饲料投喂多,因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积累也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病害。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高温时期的病害,往往不是单个发生,而是综合发生的。即以上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或更多的病害一齐发生。因此当病害发生时,想一下子控制病害,是相当困难的。

高温时期病害的发生,如何防治?

1、降低水温:

可通过换水的方式来降低水温;搭遮光棚或遮光网;加速水体流动,如多开增氧机;泼洒“稳定型VC”等可降温的产品!

2、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一方面要减少饲料投喂量;一方面要内服“乳酸菌群”、“高活性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减少饲料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能换水的可定期换水;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红螺壮”、“聚能菌素”等,控制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的积累;定期使用碳源产品,如“安进肥霸”,以碳促氮,让有益微生物消耗水中氮源。

3、减少耗氧微生物的使用:

一方面大量使用耗氧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等会使原本溶氧不足的水体,溶氧更低,严重的会泛塘;另一方面,耗氧微生物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会使水温更高,溶氧更低。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4、增加底层溶氧:

多开增氧机,特别是中午时分,让底层水上升到表层来增加底层溶氧;可增加底层增氧纳米管等增氧设备,增加底层溶氧;傍晚或夜晚可用“安进巨能氧”来增加底层溶氧。

5、控制饲料投喂量:

不要让鱼虾吃得太饱,一般只喂7、8成饱就行,特别是高温、暴雨等不良天气,更应该减少投喂量,或者一个星期停喂一次料,让鱼虾适当休息休息。不要以为吃得多才能大得快,那是在没发病的时候,一旦发病,吃得多死得更快。

坚持以上3减1加1控制,可有效预防高温时期病害的发生。记住,病害只能预防,很难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损失也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减少病害的发生。不要当鱼虾发病时才知道后悔,那里已经晚了。

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饲料是为鱼虾而定做的,营养只适合鱼虾自身的生长,并不适合水中藻类和菌类的生长繁殖,因此造成水体的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反过来影响鱼虾的生长。我们都会为鱼虾提供合适的营养饲料,为什么不为藻类和菌类也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呢?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为藻类和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稳定。

一切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都离不开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不管是鱼虾还是藻类和菌类,因此我们不但要了解鱼虾的营养需要还要了解藻类和菌类的营养需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把鱼虾养好。

鱼虾不是吃饱了就能长大,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长同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水高手,其实就是营养专家,是对水体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需要比较了解的专家,如果连藻类和菌类的营养需要都不知道,那就不能说是调水高手了。

藻类的营养需求是什么?

藻类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包括氮、磷、钾等,其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一般可从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得到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

菌类的营养需求是什么?

菌类的营养主要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初看起来好象跟藻类完全不一样,但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对营养的需求是差不多的。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藻类和菌类营养需求的区别:

藻类和菌类的营养需求基本上是相似的,都是五大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都是蛋白质构成的基础。虽然总体上一样,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藻类的碳源是二氧化碳,是无机盐,而菌类的碳源是含碳化合物和无机盐。异养型菌类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如葡萄糖、蔗糖、糖蜜等;自养型菌类的主要碳源是含碳的无机盐,如碳酸氢盐、碳酸盐、二氧化碳等,跟藻类差不多。其他的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都差不多。

藻类和菌类的营养的区别主要是:

藻类一般只吸收无机盐来当营养,而菌类则会吸收有机物和无机盐来当营养。

不同的藻类对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但还是以五大营养物质为主,只是需要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因此,要针对不同的藻类的营养需要来培育不同的藻类,如绿藻的营养主要是碳、氮、磷、钾,比例一般是30:6:1:1,而硅藻还要有一定的硅酸盐,蓝藻、裸甲藻等由于碳、氮比失衡,造成有害藻类大量滋生,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不同的菌类的营养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还是在碳源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水中的溶氧对不同的菌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微生物按对溶氧的需求,可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入伏天,高温预防病害、水中的藻类和菌类的营养,你知道多少?

对于藻类来说,在养殖过程中,营养物质虽然经常富营养化,但其中的营养对于藻类对说很难利用,因为都是有机物过量,藻类一般利用不了,从而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如氮源太多,而碳源不足。因而在养殖过程中,藻类经常会由于营养不足,出现老化、死亡情况,因此要定期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来使藻类健康生长。

对于菌类来说,在养殖过程中,营养物质一般都会过多,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考虑水体中的溶氧量是否足够。一是养殖动物的生长需要;二是好氧菌的生长需要。如果水中溶氧不足,必然会使厌氧菌大量生长,引起病原菌的大量滋生,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水中的致病菌主要还是以厌氧菌为主,因此通过减少致病菌的营养需求或者改变其生长环境,可达到影响厌氧菌生长的目的。但由于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富营养化情况,因此通过减少营养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改变其生长环境来达到减少致病菌。提高水中溶氧量是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方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