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南朝是正统还是北朝是正统?

凰殊


“白板天子”这个词汇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魏晋之前的一个政权和皇帝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要看他是不是拿到了传国玉玺。 只要看看秦王子婴投降交出玺符就能说明此物的重要性。这块石头被中国古人视为“天命所归”,是具有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

后来王莽篡权时候,去跟他姑姑要玉玺结果王太后大怒把玉玺摔坏了一个角,王莽让人用黄金镶好了继续用。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物的重要,要是仅仅是一个印章再刻一个就得了嘛。

此后不管是皇帝换人还是改朝换代,都是以拿到了玉玺才算是正统。此事直到晋元帝算是破例了,从血统上来说作为晋宗室,司马睿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可是此时玉玺却不在他手里。因为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玺归了前赵。

此后数个东晋皇帝手里都因为没有玉玺,合法性不免令人怀疑。北朝的皇帝们更是讥笑他们“白板天子”。《南齐书·舆服志》:“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

这一切直到了冉魏时候才算打住,冉魏为了求乞东晋军救援,结果传国玺为东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东晋皇帝这才巩固了自己的合法性。

当然了,比只是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更有合法性的是“十万铁骑 ”。虽然玉玺在南朝流传下去,南朝的皇帝们自居正统,但是架不住国力日渐衰落。最后隋文帝灭陈就把玉玺又抢到手了,于是他就更加合法了。


千里岩


“正统”二字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字,每逢多个政权并存的时代或新的大一统王朝出现的时期,有关“正统”二字的争论就会出现,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从王朝的传承来看,南朝的政权延续自东晋,东晋又来自于西晋这个短暂大一统的朝代,故南朝应属正统。何况东晋的偏居江南与五胡乱华相关,北方的高门大族大多南渡,有“衣冠南渡”的说法,故从文化角度来看,南朝继承了更为纯粹的中原文化,视南朝为正朔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矛盾在于,在两晋南北朝之后统一整个中原地区的王朝——隋王朝,确是直祧北周,使得南朝、北朝孰为正统的问题再次引发争议。此外,隋唐统一之初所采用的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也有很强的北朝渊源,故北朝的历史也对后续朝代的发展与延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得视谁为正统的问题更加复杂。

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之中,有“南朝化”与“北朝主流说”两种观点。支持前者的代表有唐长孺先生,唐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一书中详细的论述了其论点,认为唐初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在中期瓦解,后以两税法、募兵制代替,与南朝税法、兵制相近,科举以文学取士之风也承袭自南朝,更不必提文学上隋唐对南朝的继承;强调北朝重要性的代表有钱穆先生、田余庆先生等,田先生认为南北朝历史运动的主体应在北而不在南,阎步克先生也指出北朝的官僚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等层面要优于南朝,为以后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出口。这是现当代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阐述。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我们仅从文化或是民族的角度考虑,奉南朝为正朔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当时南朝的士人们也大多持这种看法;但若是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条件都纳入我们考量一个朝代是否是正统的标准之中的话,北朝的影响也确实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要辩证看待。


国家人文历史


答:南朝为正统。

中国古代改朝换代,讲究民心、讲究气数、讲究正朔。

历史发展到信史时代,有文字可查的朝代更替、君主易姓,是从西周代商开始的。

西周的统治阶层大力宣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指称殷商的民心尽失、气数尽丧。说自己取代它,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即周家王朝已为天下“正朔”,周家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上天的儿子——“天子”。

就依靠这一说法,周天子从西周到东周,名正言顺地当了将近八百年的天下“共主”。

秦灭六国,建立了帝制。

此外,秦始皇还别出心裁地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传国玺”。

但秦施暴政,民众不堪其苦,很快出现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乱局。

最终,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胜出,执掌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传国玺”也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西汉末年,权臣王莽准备篡汉代新,很是费了一番脑筋,一方面,他从皇后王政君手中强夺过传国玉玺;另一方面,模仿古代神话中“禅让”的传说,强迫孺子婴把帝位让给自己。

虽然王莽很快被兴复汉室的光武帝刘秀所灭,传国玉玺也回到刘秀手中,重新成为汉朝的玉玺。但王莽“复古”创建出来的“禅让”套路,却成为了后世野心家篡位的必摹模式。

当然,篡位之前,野心家也都会先盯住传国玉玺不放。

东汉末年,天下乱起。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汉少帝仓皇出逃,混乱中遗失了传国玉玺。

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董卓抵挡不住,一把火焚烧了洛阳宫廷,仓皇西逃。

率先入洛阳救火的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意外打捞出了传国玉玺。

孙坚是野心家,但比他野心更大的还有袁绍兄弟。

在袁绍兄弟的威迫利诱下,孙坚交出了玉玺。

但袁绍兄弟先后被曹操打败,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复归汉家所有。

其后,曹丕按照王莽当年禅让的剧本一丝不苟地演了一遍,从汉献帝处接过了传国玉玺,登上帝位。

不久,司马炎有样学样,从曹魏的曹奂手中夺过传国玉玺,重演了一片禅让大戏,登上帝位。

但是,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司马炎死,八王乱起,随后是五胡乱华,匈奴部、前赵刘聪攻陷晋都洛阳,俘晋怀帝,收缴了玉玺。

所幸司马氏余脉未绝,衣冠南渡,在江东建立了东晋。

所以,玉玺虽在匈奴人之手,正朔尚在江东。

后来东晋的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刘裕,南朝宋刘准禅让给南朝齐萧道成,南朝齐萧宝融禅让南朝梁萧衍,南朝梁萧方智禅让南朝陈陈霸先,史家认为,正朔一直在江东传递。

不过,传国玉玺先后在前赵刘聪、后赵石勒、冉魏冉闵,以及后来的鲜卑慕容燕等国主手中传递。而到了北魏分裂以后,东魏元善见禅让给高洋,西魏元廓禅让给宇文觉,北周宇文衍禅让给杨坚。

杨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就宣称“传国玉玺”是王朝正朔的标志,既然“传国玉玺”在北朝传递,即正朔就在北朝传承;“传国玉玺”到了自己手上,则王朝正朔就在自己这儿。

于是,关于南北朝谁为正统的争议就在这儿出现争议了。

原本,南朝的宋、齐、梁、陈是上承汉魏晋的,脉络分明,不管有没有传国玉玺,明摆着正朔在南朝这边。

但隋朝作为大统一王朝,其身的正统性却是得到后世史家认可的。

有人因此认为,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原时,不应该以正朔的身份讨伐南朝陈国,而应该走后世李唐代隋的路子,从南朝陈国中袭承正统。

当然,这是杨坚所不屑的。

但不管怎么样,以传统史观论,南北朝时期,正统的王朝在南朝。


覃仕勇说史


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肯定是南朝,而不是北朝。

但是,回答了并不就完了,还得说理由。这个理由可不是一句“北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南朝是汉民族建立的朝代”这么简单。

咱们先来看看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什么样的正统。

(夏朝)

在秦汉之前,正统是中原地区。中原,顾名思义,就是居于中间的,比较平坦的地方,也就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三皇五帝时候,炎帝住在中原地区。后来,夏朝住在中原地区,接着商朝,接着是周朝。虽然如此,这个正统却也有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比如,本来炎帝是正统,但黄帝打败炎帝后,黄帝部落就成了正统。此后夏商周三代的情况差不多。夏朝本来是正统,商朝被夏朝鄙视成那些做生意的人。但后来商朝取代夏朝,它又成正统了。在商朝人眼里,周朝人是西戎,当然不是正统,但是周朝代替商朝,入主中原后,周朝又是正统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统不正统,并不是他是什么民族,而是他住在什么地方。只要是住在中原地区的,就是正统。

不过,这种观念在秦汉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法。秦汉以后,中国本土居民,在之前华夏族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在形成他们自己的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北方的少数民族流动性很强,民族在不断地分化融合。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凝聚起来,比如先后形成的匈奴、突厥、羌族、契丹、女真、蒙古等等。

(秦汉少数民族及汉民族)

从秦汉到宋末,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民族一直处在对抗之中。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再也没有像夏商周三代及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那样,少数民族完全取代了居于中原地区的民族。因此,这时候的正统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居于中原地区的叫正统,而是汉民族政权所在地叫做正统。这也就解释了,南北朝的时候,为什么居于南方的几个政权叫做正统。南宋的时候,为什么虽然它偏安一角,仍然还是被称为正统的原因了。

元朝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全面替代汉民族政权。那时候,蒙元把国内的人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是第一个等级,最南方的汉人是第四个等级。这样,元朝时候的正统,就是北方,就是蒙古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全面替代汉民族政权。不过,满清人的做法和蒙元人不太一样,他们虽然也强调了满请人高人一等的意识,但并没有把国人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不久,满请人和汉人就实现了融合。这时候,在满清人眼里,正统的就是整个中国,他们自称天朝。而海外的一些国家,东南亚国家,西方国家,反而不是正统了。

(清朝与周边)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就应该明白,所谓正统,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国家的人时时处处觉得他是正统,对别的国家不屑一顾的时候,这个所谓正统的国家和政权,被推翻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视角看,一个是南北朝当时人怎么看?一个是南北朝以后的人怎么看?由于“正统”这个概念是一个传统史观概念,并不具有现代性,所以并不涉及我们现代人怎么看,至于有些朋友,硬把“法统“、”合法性“等现代政治概念套到”正统“上,那就是典型的以今论古了,针对这种硬拗古今名词的现象,寒鲲推荐一本书《历史的辉格解释》,保证“药到病除”,这里就不展开了。

南北朝人怎么看谁是华夏正统?

南北朝双方,无论是评价对方,还是评价己方,关于谁是华夏正统的定位是

有变化的

在北魏太和改制以前,无论是东晋南朝一方,还是十六国北朝一方,除了北魏前期与南朝的互骂(北魏骂南朝为岛夷、南朝骂北魏为索虏),大体上还是共同认可南朝的华夏正统性的。南朝之所以是正统,绝不仅仅是政治上直接继承自汉魏皇权,而是在文化上继承了代表当时华夏文化精华的汉魏礼制,朝仪、服制、门望乃至田制、官制等等,在当时的士大夫圈子里是远远比皇权更加重要的正统根本。前秦王猛劝苻坚不要伐晋,便有推崇东晋文化正统的意味,而不是推崇东晋皇权。

直到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先后主持的太和改制,彻底扭转了北朝的蛮夷形象,换言之,北魏的主动华夏化,使得北魏得到北方甚至南方士大夫的认可,蛮夷入华夏,则以华夏视之。详言之,冯太后自身的北燕皇室出身、李沖招揽凉州人士为北魏所用、王肃投奔孝文帝并建设礼制,标志着北魏融合了凉州、辽东、南朝三个来源的华夏礼制,使得南朝来使都不得不承认北朝文物典章的齐备。质言之,南朝在此时虽不愿意大方承认,却也倾向于认同北魏华夏正统性的增加。

侯景之乱以后,北朝东西两国取得对南朝的全方位压制态势。建康与江陵的兵火,使得南朝的“文物典章”严重流失,陈霸先等一干武人的上位,进一步恶化了南朝士大夫的政治生态。南陈再自称华夏正统,就未免底气缺乏了许多。

隋唐以降怎么看待南北朝?

由于统一中原的隋唐皇室及其所依靠的军功贵族大体主要来自于北镇之乱以后的北朝,且北朝在以文物典章为代表的华夏文化软实力上也逐步赶超南朝,所以隋唐统治者,尤其是进行了首次大批量官方修史工作的唐太宗君臣,自然会承认北朝的华夏文化正统性。而南朝毕竟是汉魏晋的嫡系继承者,北朝再怎么赶超,也是一个汉魏晋的学习者,所以,唐朝在承认北朝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南朝,方能接续上秦汉以来的华夏文化正统,何况隋唐的前身北魏,也确实在社会制度上以南朝为蓝本,进行创制。

唐朝以后的王朝,都绕不开唐朝,宋元明清也便延续了唐朝的南北朝观,所以,《二十四史》中,《南史》与《北史》的始终并列,便是唐朝以来的“固定搭配”,从未更改。


寒鲲


如果问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谁是正统,那东晋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正统,尽管北方的后赵,前秦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他们也曾崇尚孔孟之道,自称中华正朔。但从一场淝水之战就能看出,天下人心在东晋而不再前秦。当年苻坚的丞相王猛去世前,曾再三叮嘱苻坚做什么事都行,就是不可南征,原因就是当时东晋还是中华正统。但苻坚不听,前秦大军南征之前,苻坚的弟弟也再三劝谏,他说,东晋是中华正统,不是我等五胡可以征服的,但苻坚还是一意孤行。最终前秦九十七万大军被八千东晋北府兵击败,苻坚对于中国历史的最后贡献,就剩下了两句成语,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

但历史的车轮进入南北朝,哪方是正统就要详细的分析一下了。要分辨谁是正统,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正统,很多人只是片面的以为汉人王朝才叫正统,所以宋齐梁陈尽管越来越来越弱小,但他们是汉人王朝,所以他们就是正统。我想说的是,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其实无论是什么人做皇帝,胡人也好,汉人也罢,只要崇尚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明,那他就是正统。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北魏鲜卑人皇帝和宋齐梁陈的皇帝们都是怎么做的?

首先说鲜卑人,鲜卑部落本是蒙古高原崛起的一个游牧部落,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趁中原战乱,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就包括慕容复一直朝思暮想要恢复的燕国。后来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北方一个多世纪的战乱,使得北方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和平的日子。

北魏皇帝崇尚汉文明,羡慕中华文化,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的多位皇帝一直都在致力于改革,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以后,更是开始了全面汉化。拓跋宏规定,从迁都洛阳开始,所有鲜卑人不得再穿鲜卑服饰,必须改穿汉人服饰,改说汉语,改用汉人度量衡,改用汉姓,鲜卑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拓跋宏从此自称元宏,并下旨鲜卑人要与汉人通婚。这些政策的贯彻,渐渐地就使鲜卑人向河流一样融入了汉民族的大海之中。

随着北魏汉化水平的深入,洛阳也一改十六国时期的胡都面貌,再次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中心。后来,南方梁朝的大臣出使北魏时,就曾这样描述他的感受:我曾以为洛阳沦陷后,北方便成了戎狄的天下,没想到这次来到洛阳才知道,华夏衣冠人物尽在洛阳,远远不是我们江南可比。此话出自《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三卷。可见拓跋氏的北魏确实融入了中华文明,鲜卑人放弃了自己的衣冠、语言,全面接受了汉文化,融入了汉民族,难道我们还能说他们是胡人王朝吗?再来看看宋齐梁陈。

自东晋灭亡开始,南方的局势便急转直下,皇族之间充满了仇杀和阴谋,其中刘宋八位帝王中,却又五位死于亲人的屠刀之下,南齐七个皇帝,四人死于非命。南梁四个皇帝,全部未能善终,只有最弱小的陈还好一些,后主陈叔宝被俘后,还活到了隋炀帝时期。当时的趋势就是北方越来越强,南方却越来越弱,南北双方都认为自己是中华,北朝管南朝叫做岛夷,南朝称北朝是魏虏。最终北方统一了南方,天下一统,归于隋朝,所以我觉的北朝和南朝都是中华正统。

不仅如此,从南北朝的称谓中也能看出,北朝的正统地位是连史学家都承认的,否则就不会称北方为北朝。朝这个字在史书中是不能随便用的,所以北魏之前那些政权只能叫十六国,只有到了北魏时期,才将北方胡人政权和南方四个朝代一起统称南北朝,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足见史家对北朝的认同。


秤砣


当一个问题相持不下时,人们就会采取折中的办法来调和矛盾,关于南北朝谁是正统的讨论就是如此。君不见在西晋一统天下之前,曹魏和蜀汉就有过谁是正统代表的争论。现在到了南北朝时期,关于谁是正统的争论从那时到现在都没有停止过。为什么古人那么在意正统呢?因为正统代表了皇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不然就是得位不正,天厌之也。简言之就是要占住大义名头,君权神授,得到上天的认可。

假如南北朝以后一统天下的是南朝所建立的朝代,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偏偏一统天下的是从北朝周承袭而来的隋,这才有了谁是正统的终极大讨论。西晋之后,北方大地经过五胡乱华,各种政权相继建立,西晋本身没有消除这种祸乱,反而因此丢失故国,既然北方待不下去了,那就往南方迁移吧,这就有了衣冠南渡之后建立的东晋,东晋承袭西晋,自然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代表,那个时候北方正处于十六国时期,自身混乱不堪,再说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正统没那么在意,加之大义方面东晋占优,所以东晋在西晋之后成为那时华夏正统的代表。

南北朝到来以后,南朝认为我承袭东晋,正统讲究一脉相承,我自然代表了正统。可偏偏隋朝是在北朝的基础上一统全国的,若是北朝不是正统,那隋朝就得国不正,隋朝不正的话,唐之后的几个朝代都会陷入是否是正统的争议之中,所以从隋朝开始在官方认可北朝也是正统的代表。

最终经过互相妥协,在中国官方的官修史书中认可南北朝都是中华正统的代表。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隋唐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所以推崇北朝为正统。但是,南朝却是正统晋朝的延续。所以到了唐朝,修《晋书》,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宋朝修《新唐书》,《新五代史》,认为自己承自五代,五代继承唐代,都是正统。而隋唐继承的北朝,所以宋朝建立后也是承认了唐朝的观点,南北朝共为正统。宋朝有十七史,其中就包括《南史》和《北史》。不过,到了神宗的时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奉南朝为正统,然而种说法在当时并没有占绝对优势,毕竟宋朝一直是承认唐朝是正统的,而隋唐继承的是北朝。宋之后,蒙元奉宋辽金共为正统。明代有二十一史,南朝,北朝,宋辽金元都包括在内。到了清朝增加为二十四史。所以,南朝,北朝共为正统,从隋唐到清朝,是得到普遍承认的。从前往后推,当然是南朝为正统;从后往前推,那北朝也是正统。因此,它们都是正统。不然,别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了,南朝之后就已经无中国了。(当然,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是不对的)


用户140757752


南北朝的正统问题,不仅是南北朝自己斗了个狗血淋头,连隋唐两朝的皇帝都为此死了无数脑细胞,其原因可以用欧阳修在《正统论》中所说一句话来概括:“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

什么意思?这里有个前提:大一统的西晋是有正统地位的,但西晋之后的东晋只占有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天下分裂了。如果是东晋得到了正统地位,那沿着“东晋——宋——齐——梁——陈”的轨迹,陈朝最终被隋灭亡,而隋的皇帝又是从北周那里禅让过来的。正统在陈朝,那不就意味着隋朝没有了正统?

但如果以北周为正统,那北周的正统要向前推到北魏,而北魏之前是五胡十六国,正统妥妥地在东晋,这就没有了起点。也就是说,正统南朝,隋朝的正统就没有开始;正统在北朝,西晋的正统就没有了终点。怎么办呢?文中子王通最后创造了一个理论:“中国无主,则正统在晋、宋;中国有主,则正统归魏、周。”意思就是说,中原处于乱世,正统就在南朝;中原处于统一,正统就在中原。这样,北魏将自动取得正统身份,再也不会担心西晋的继承问题啦,乖乖,文人也真是厉害。


隐语


个人推测从当时历史情况看在北魏道武帝称帝之前,基本上奉南朝为正统,北魏到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南北并为正统。

1、道武帝称帝前

北朝从五胡十六国到北魏统一前,常用称呼是“天王”少有用“皇帝”,其实就是在奉南朝为正统,而自己

用比皇帝低一级的“王”的称号。

刘渊篡晋,没敢称帝而是自称韩王,靳准篡汉之后,对东晋称臣,自称天王,也不敢用皇帝的称呼。之所以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北方没有南迁的世家大族,同样也是为了这个原因,王猛一直劝苻坚不要攻打东晋。

南朝虽然是篡位,但是继承的是晋朝的文化、礼仪、制度等,所以南朝比北朝更为正统。

孝文帝汉化改革

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朝开始主动汉化,吸收汉文化、继承汉文化礼仪、各类制度等,北朝文物典章开始赶超南朝。

北朝在汉化的过程中逐渐继承发展汉文化,汉魏制度,可以说北朝是从不正统开始学习逐渐变得正统。

而后隋唐的建立都是源自北朝,所以尊北朝为正统,但是又绕不开南朝。南北朝并立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法挑选一个当做正统,只好将其都奉为正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