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正是需要像丁肇中這樣有糾錯精神的人

科學界正是需要像丁肇中這樣有糾錯精神的人

7月12日晚8時30分,在日照市科技館展陳設計團隊彙報方案的會議室裡,處處充滿著嚴肅的氣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話音一落,室內剎那間陷入一片靜謐。當設計師彙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3個小時裡,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設計師彙報過程中,丁肇中為了看得更清楚,從座位上起身,緩緩地走到電子大屏前,仔細看著與他的最新項目。

丁肇中獨闢蹊徑證明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但當PPT上多次出現“電子半徑小於10的負14次方釐米”的表述時,他又一次打斷設計師的話,“這個尺寸是在1965年的實驗中測定的,而隨著探測設備靈敏度準確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實驗後,這個數字已經是小於10的負17次方釐米了,不能一概而論”。

接著,丁肇中屏幕上出現一組實驗效果圖表示懷疑,並質問這些圖是哪來的,設計師說是從網上查來的。聽到這裡,丁肇中嚴肅起來並說道,“這個不是實驗效果該有的樣子,這些圖連我都看不懂,讓別人怎麼理解?”

在審查國際空間站的設計模型時,丁肇中發現裡面有錯誤,並要求設計師改正,但礙於設計師對於國際空間站那邊不熟悉,儘管那時已經是深夜,但丁肇中執意撥通了國際長途,與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溝通。

日照市科技館建成後,丁肇中科學生涯中對現代物理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6個著名實驗的模型都將在日照市科技館展示,其中有4個要全尺寸呈現,而AMS磁譜儀模型的製作難度係數最大。AMS磁譜儀運用在丁肇中教授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實驗項目裡,這是人類第一個送入太空的磁譜儀。為了更好地呈現AMS的實驗場景,還特地按照1:15的比例設計了國際空間站模型。

彙報會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這位82歲的科學家從中午回到故鄉日照後一直沒有休息,仍然謹慎地研究著每一個設計細節,對模型製作和展陳方案中的錯誤一一進行糾正。“明天上午,我還要聽修改後的設計方案。”彙報會結束後,丁肇中說。

在兩次彙報會,丁肇中共為AMS阿爾法磁譜儀模型的設計方案糾錯42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