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排寒正當時——冬病夏治

夏季來臨,又到了排寒的好時節。

夏季排寒正當時——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洩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夏季排寒正當時——冬病夏治

人體都有自愈的功能,這種功能本身就包括對環境的適應與調節能力。《素問·四氣調神論》:“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中醫當中,心主血脈。心主血脈,指心有主管血脈和推動血液循行於脈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不停地搏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循環無端,周流不息,成為血液循環的動力。

而寒主凝血,聚結。寒使機體氣血凝滯、運行不暢,因而疼痛,如外感寒邪周身疼痛;寒中胃腸則脘腹疼痛:侵犯骨節則骨節疼痛。寒在皮毛腠理,則毛竅收縮、衛陽鬱閉出現惡寒、無汗、寒客血脈則血脈收縮而顯緊脈;寒在筋骨、經絡,則筋脈拘急、關節屈伸不利。也就是寒症的表現之一就是氣血運行不通暢。

夏季排寒正當時——冬病夏治寒症,是怎麼造成的呢?

在人體體溫調節當中,在寒冷狀態下,會通過收緊毛細血管,來降低散熱,當局部傳遞的信號總是寒冷時,人體就會將這個狀態維持,以降低熱量損失,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局部溫度降低。同時,由於長期溫度較低,產熱不足,在環境溫度降低時,對寒冷的適應能力更差。而由於循環受阻,各項生理功能,包括免疫能力,修復能力都會降低。

只有打破這個循環,讓人體體溫調節恢復到正常狀態,才能真正去恢復健康。

在夏季這個時節,本身也可以藉助自然界的熱去提升人體自身的氣血循環,加快體內寒氣的排出。

在這個季節當中,一定要讓自己能出汗,出汗本身就是一種體溫調節的方式,對於有寒存留的區域,加快循環,讓體溫調節回覆正常,這樣才能真正的療愈身體,恢復健康。

夏季來臨,讓我們享受自然,去療愈自己。

夏季排寒正當時——冬病夏治

生合

然健康首席療愈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