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昨天半夜,请注意,是半夜,我的微信一直在响,为什么呢?很简单,一个朋友大半夜问我女儿一分钟跳绳跳多少个……我是真心无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她一分钟跳多少个,女儿才一年级啊!

朋友的儿子也是一年级,从九月入学开始,朋友就陷入了紧张之中,一分钟跳绳多少个、50米跑多久、老师每天布置多少作业……更不要说孩子每次测验之后的纠正错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她不累,她乐在其中,但是,我听着都觉得累。

说到紧张,其实是人人都会有的情绪反应,本来并不奇怪,但是我越来越发现,身边很多新手麻麻们自从有了孩子开始,就成功成为了“紧张大师”,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都牵动着麻麻们的玻璃心。

比如:

陪娃作业,上一秒亲妈,下一秒后妈!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流感肆虐时,即使孩子没生病,也要预防。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更不要说生病以后的半点不怠慢了。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很多麻麻即使在孩子长大以后,这种紧张的情绪也延续成了一种习惯,甚至逐渐演变成了“怒吼妈”。于是,也有了一些负面的令人心痛的信息: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丢了手机,竟失手打死了孩子。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

2010年6月11日上午,在西安某商场工作的市民刘某送9岁的儿子上学,得知其有一门课考了70分,当场便扇了儿子耳光,还踹了他几脚。当天晚上,孩子遭到父亲的毒打,活活被打死了。

2010年6月18日,西安长安区一对夫妇因为怀疑8岁的女儿在家里偷钱,用擀面杖将孩子打死。

兰州的俩兄弟,因未写作业,父亲用两根电线对折,在两个孩子的腿上、胳膊上进行殴打,最终打死7岁小儿子,打伤9岁大儿子。

南通的一个4岁孩子,因为不会写数字5和8,狠心父亲用手抽打面部数百下,将其打死。

在杭州,11岁女孩因为抄别人作业,父亲拿出了绳子,将女儿的双手反绑跪地,接着用另外的绳子抽打她娇小的身躯,一鞭又一鞭……将其打死……悲剧惨不忍睹,画面不忍猝看。

这些父母不爱孩子吗?怎么可能?十月怀胎,亲生骨肉,疼都来不及,谁会舍得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特殊的时刻,家长的火上来的时候,情绪失控会造成行为失控,进而发生不可承受的悲剧。

说到底,是紧张,对孩子过分的关爱造成的自身紧张,让家中的其他成员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分的紧张则会事倍功半。

麻麻们,长期紧张会导致忧郁或烦闷情绪、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与记忆力减退;会出现负面的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肠胃失调等;同时还会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例如焦虑、情绪暴躁、易激惹、注意力分散等;还有一些负性行为反应例如饮食过度、攻击性行为、工作拖拉、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等等。

长期紧张的妈妈还会对孩子产生这些影响:

1、孩子长大后表现为攻击性强(男孩:58%,女孩:32%)

2、孩子长大后表现为胆小怕事(男孩:23%,女孩:39%)

3、孩子长大后表现为双重性格(男孩:19%,女孩:29%)

你那么紧张,就别怪孩子不优秀了

其实,紧张易怒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童年时代如果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孩子很容易长成坏脾气。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因为孩子的性格是向家里的父母学习的,易怒的家长动不动向他人、配偶或孩子发火,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范,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观点。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经常充满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积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惯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尤其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动手,因为这两者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小——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其实追溯脾气的成因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避免把坏脾气合理化,避免坏脾气代代遗传。

当然,很多家长也知道紧张焦虑、发脾气不好,但就是做不到。每每事到临头,就什么都忘了。那么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淡定一些呢?

荣获美国《父母》杂志2013博客大奖年度最佳“达成目标”博客格主橘犀牛妈,已成功的当了400多天的“戒吼妈”。她大方分享了当“淡定妈”的10个好处:

1、可以安心入睡

不再愧疚,也不用向老公抱怨自己又破功,更不用听孩子凄诉:“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坏的妈妈!”“我最讨厌妈妈!”

2、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众

如果你只有私底下才会对孩子大吼,你会发现孩子随时在查看你是否言行合一。而他们的评价才是你最该在意的——在孩子面前当理性的父母,远比“演”给陌生人看更重要。

3、孩子也是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听话或不犯错

有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成人也会犯错,难道我们就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别人对我们大吼大叫?

4、不能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连成人都无法忍受总是照着别人说的做,怎能奢望孩子事事都跟我们心有灵犀。当孩子不听话时,“暂时走开”冷静过后再用新方式沟通,会比不断吼他“快点收玩具!”更有效率。

5、狂吼无用

只会让场面失控,况且孩子也听不清楚你在骂什么。

6、不再错过重要亲子时刻

小孩该入睡了却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打扰到你珍贵的“独处时光”。此时若你冷静按兵不动,可能会有意外惊喜——他来其实只是想撒娇,跟你说“我爱你”或“猜猜我有多爱你”之类的甜蜜告白。但你若马上怒斥一句:“还不去睡觉,在这里干么!”不但没有惊喜,家里还会多个心碎的小孩。

7、善用“还好”、“幸好”、“至少”,让怒火转弯

忍住不骂小孩真的很难,因此不妨把这三个转念词当成内心OS的新口头禅,好比:“天啊,他把整瓶牛奶都打翻了……还好不是玻璃瓶……至少他是想帮忙”“天啊,我好累,幸好再过3小时就是睡觉时间……还好不是12个小时。”

8、多半问题不是出在小孩,而是自己

虽然这样想可能会让自己不太舒服,但请扪心自问,当你濒临失控时,是不是因为跟老公吵架、一堆代办事项逼得你快发疯、公事很忙、身心疲惫,而眼前这搞不定的小孩就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是,下回快狮吼前要在心中对自己精神喊话:“○○,你是因为今天提案没过又进度落后才觉得人生灰暗,你需要去吃大餐、做SPA,你不是真的跟孩子生气,不需要大吼大叫。”

9、把自己顾好可不是普通的重要

你总是顾别人却忘了自己,你对孩子的耳提面命:早点睡觉、多运动、多吃蔬果,也正是你所需要的(你的妈妈若逮到机会也会这样说)。留点时间和自己的好友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经常这样“小宠自己”会让你比较放松、心情愉快、容忍度提高,遇到突发状况也更容易冷静,对先生或太太说的话更好听。

10、“戒怒吼”不仅自救还恩泽全家

当你不再怒吼,更会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因为你没有失控。你和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孩子也会因为不用跟你“比大声”而情绪更稳定。

做到这些,你会发现,孩子大哭大闹的时间会愈来愈短,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更重要的是,你会有更多余力去感受,孩子对你满满的爱。

这样看来,其实做一个淡定的妈妈,真的不那么艰难哦,关键就是理顺观念。孩子从离开母亲身体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逐渐长大,他会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意愿。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在大方向上帮着孩子走好,小细节上真的不必那么在意,何况,无论怎样的人生,那都是他们的了,我们没能力也不可能一辈子照顾孩子。所以,顺其自然地该放手就放手,该随意就随意,这不是不负责任,而恰恰是为了孩子更有质量的将来在努力,麻麻们,是时候开始行动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