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要注意保護孩子們的善意!

家長們,要注意保護孩子們的善意!

  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要“從善如流”,讓他們從小培養同情、寬容等美好的品德,才是一生受用的財富。

  我很感激父親對女兒的愛的教育,女兒的幼兒園,一直都是我那在小鎮教書的父母帶著。這個敦厚朴實的教書先生,不僅把寶貝孫女兒當作公主一樣疼愛著,每晚還會給她讀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而且父母親在生活中為人處世的寬容慈愛,也讓這個小公主在精神上得到了足夠的“富養”。

  女兒還沒上小學時,晚飯後常拉著我去看小區裡的流浪狗,還會輕聲向它們問候;老師剛教了讓座,回家路上便執意要給一個老奶奶讓座,事後還特別高興地跟家裡的每一個人炫耀;有次我工作不順心,心不在焉發呆時,她也會突然湊過來,用她肉乎乎的小手,託著我的臉,問媽媽怎麼了。這些瞬間,都會讓我心裡暖暖的,充滿了愛意和感動。

  孩子們有時候看似什麼都不懂,但很多時候能從他們身上體味出為人處世的真諦,這種純淨才是孩子最可貴的品格 。但看著孩子們日漸長大,我們不希望孩子純真的天性被抹殺得冷漠無情,但也不希望他們面對世間險惡時卻無知。我希望孩子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但他的善良不能盲目,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1、孩子,你的善良不能太軟弱

  大多數孩子天性純真、善良,得到好吃的、好玩兒的都喜歡和夥伴們分享。但這樣懂得分享的好習慣,不能成為有些孩子惡意索取的途徑。甚至有些孩子心太軟,雖然孩子嬉鬧之間難免磕磕碰碰,受到傷害的孩子卻在心軟地忍讓,默不作聲。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的品質,可以讓人收穫愛。孩子擁有的善良之心,不能成為他的軟肋。面對強勢,要讓孩子學會說“不”,讓孩子分清楚自己內心需要的,和能給予他人的東西。

  2、孩子,你的善良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

  善良不是“愚痴”。我們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農夫的善意卻遭到了惡的回報。這個故事並不是要讓我們告訴孩子不去行善,而是要學會分清情況,當時的情況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傷害。讓孩子明白,幫助他人是有前提的,而不是盲目地一幫到底。

  不是說看到有人溺水了,就要不顧自身能力跳下去幫忙。也不是說遇到摔倒的小夥伴,視若無睹地走開。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孩子知道,要在自身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用恰當、合適的方法去行善。

  3、孩子,你要善良首先要分清是非

  進入到社會後,我們才知世事的艱難。而在孩子單純的內心世界裡,他們對社會的概念是未知的。哪些事情可做或不可做,在孩子的概念裡還沒有分得很清楚。比如,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不能破壞公共設施等,孩子的單純善良,一不小心就會遭到社會上某些心存惡意人的利用。

  也許,和和樂樂的大同社會真的有一天會到來。但在如今的世界上,能分清是非,能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要保留自己的底線,才能讓孩子保持承擔善良的能力。

  4、孩子,你可以善良,但要學會愛自己

  孩子在付出善意的同時,更應該要他學會愛自己。過多地成全別人,奉獻精神雖可貴,但是有時候卻阻礙了自己的發展。讓孩子學會在保證自己成長和發展的前提下,與別人分享快樂,才是對自己善意的不辜負。

  我們要保持孩子純真的善心,呵護孩子的成長,善良就得有原則、有底限。讓孩子在對人表達善意時,也要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幫助別人,會不會帶來危險?

  (2)表達愛心,會對我有什麼後果?

  (3)這件事是對的嗎?

  (4)這件事會不會讓我覺得委屈?

  孩子的善意中有的不應該是消極和隱忍,也不應該是盲目的幫助,而應該是充滿愛的甜蜜、歡樂。善良的孩子,懂得禮貌謙讓,也懂得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大自然。孩子,很多時候如果你的善良要以傷害自己為代價,你可以不要去只依靠你自己 小小的肩膀。首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