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楚漢之爭中項羽會失敗?

用戶100851050498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以後,隨著秦王朝量的逐步衰弱,各地起義軍在相互競爭中逐漸形成了以項羽為首的楚國力量和以劉邦為首的漢力量對峙的局面。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同時也宣告了秦末農民戰爭任務的完成,事實上另一場戰爭也在這時拉開帷幕最突出的兩股勢力——劉邦、項羽,為爭奪全國統治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奪,史稱“楚漢之爭”,最終以劉邦的取勝告終。

目前基本的看法認為劉邦入咸陽,秦國的滅亡,為秦末農民起義與楚漢之爭的分水嶺。鴻門宴之後,劉邦退出咸陽,項羽進入秦國都城,火燒咸陽宮,在發洩了楚人對秦的仇恨之後退出關中,定都彭城,自稱西楚霸王,隨即開始了對天下的分割。可以看出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的重要原因在於,他本人並不看重稱王於關中。公元前206年正月,他遷楚懷王至江南,尊為義帝,都郴。二月,將關中一分為三:章邯為雍王,據咸陽以西,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據咸陽以東,都櫟陽;董翳為翟王,據上郡,都高奴。這三人均為秦朝降將,故後世遂將關中稱為三秦。與此同時,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統轄巴蜀之地,都南鄭。

在項羽分封后不久,齊國舊貴族田榮首先豎起反對項羽的旗幟迫使項羽不得不出兵討伐。這種局面為劉邦反攻中原創造了有利的時機。最初劉邦進入咸陽時,就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獲得了人心在被封於巴蜀後,又向項羽求得漢中,獲得允准後率軍進入巴蜀燒絕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麻痺項羽,為自己贏得了厲兵秣馬的時間。在這一時期內,劉邦拜韓信為將,制定了反攻三秦的計劃。公元前206年7月,在項羽忙於與田榮、彭越等人的戰爭時,劉邦正式吹響了楚漢之爭的號角。8月,漢軍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一舉佔領了咸陽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了塞王欣與翟王翳,完全佔有了關中。忙於應付東方戰爭的項羽無暇顧及關中局勢的變化,只得任由劉邦在關中發展自身勢力。劉邦在關中立住腳後,向東推進至陝,為東進與項羽角逐做準備。

同時,張耳在與陳餘的衝突中戰敗來投,張良也在這一關鍵時刻回到劉邦陣營。在項羽滅秦後分封的諸王中,反項羽的勢力均不斷向劉邦靠攏,也足以看出劉邦力量逐步在諸王中脫穎而出,相反項羽卻並未注意到這一點,對這個逐步成長並最終成為自己最強的對手,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劉邦這時定都櫟陽,並開始健全轄區內的行政系統和機構。在政權建設的同時,劉邦繼續向外擴張,陸續佔領了隴西、北地。在一切條件發展成熟以後,他開始走上東征征途。

劉邦在關中緊鑼密鼓地醞釀東征時,項羽卻深陷在與齊國田榮的廝殺中。雖然城陽一戰擊破田榮,但其弟田橫率領舊部繼續抗楚,戰爭呈膠著狀態。這時劉邦大舉東進,先後降魏王豹、殷王司馬印,陳平亦在此時棄項羽投漢,劉邦很快就平定了河南地區。因項羽殺掉義帝楚懷王,劉邦乃為其發喪,這樣劉邦為討伐項羽就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爭取到多數諸侯的支持,使漢軍在道義上、輿論上居於主動地位。

公元前205年,漢軍東進攻陷彭城,取得了與楚軍之間的首戰勝利。此舉引起了項羽對劉邦的重視,他迅從齊地返回,一戰而收復彭城,並一路追奔逐北,至滎陽形成兩軍對峙局面。經過一年的堅守,滎陽被項羽攻陷,劉邦孤身倉皇北逃,在獲得韓信大軍的支援後,漢軍兵勢復振。楚漢相爭在今河南境內膠著,經歷長時間的對峙,最終達成協議,以鴻溝為界,西屬漢,東屬楚(鴻溝為戰國時魏國開鑿的運河,其故道自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東流經今中牟縣、開封北,折而南經通許東、太康西至淮陽東南入潁水)公元前203年,達成協議後,項羽罷兵東歸,漢軍隨即尾隨而來,最終劉邦會同韓信、彭越等各路諸侯軍將楚軍圍困於垓下,一舉將楚軍殲滅,項羽自殺。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在秦滅亡以前,劉邦、項羽懷著共同的目的——推翻秦朝暴政,並肩作戰。秦亡以後,隨著共同敵人的消失,面對權力的重新分配,楚漢雙方勢不兩立。秦朝雖然以暴政引起天下公憤,但它所建立的君主集權制度卻代表了歷史的走向。歷史的發展要求建立高度集權的穩定的帝國,而項羽的政策卻志在恢復戰國時期的割據狀態,其本人的地位儼然與春秋霸主相似。在歷史的關口他採取了錯誤的選擇,從而引發了各地諸侯的再一次激烈爭鬥。自秦末農民起義始至漢滅楚,整個中國經歷了一次自東向西,又自西向東的戰爭洗禮,滅秦以後本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政權,而項羽的錯誤選擇,致使北中國在重建秩序的過程中,又重新經歷一次戰爭的洗禮,故其最終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苦茶庵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是楚漢爭霸中的一個著名人物。“不學文,不想只記姓名;不學武,不想只以一敵百,要做便做萬人敵”。年少時的他就已經突發如此豪言壯志,而最終卻輸給了作為十里亭長的劉邦。所以究竟是為何呢?終究是因為什麼導致其在楚漢之爭中自刎烏江,一敗塗地呢?

我總結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1)鴻門宴放了劉邦

在鴻門宴之上,項羽不顧范增的暗示,對殺劉邦一事猶豫不決。當時劉邦攻下咸陽,打算在關中稱王,而項羽遠在函谷關趕來。劉邦當時的實力與項羽還是差很多的,因此劉邦便找項伯為自己說情,結果剷除劉邦很好的一個機會失去了。也體現出他優柔寡斷的一面。

(2)鴻溝協定項羽太認真

當時劉邦佔領了很多地方,項羽只有蘇北等小部分土地,他們簽訂了一個鴻溝協定,項羽自己遵守規定而劉邦卻單方面撕毀條約。這樣也充分表現出項羽太容易當真,他終究只是一名武將,不精於決策。

(3)錯誤建都於徐州

項羽建都徐州而不是咸陽,給了劉邦很大的一次機會,正是張良為劉邦出良策,劉邦才定都咸陽。咸陽是一個富饒且可守之地,項羽錯失良機。

(4)失民心

項羽一生殺戮無數,沒有給百姓好的印象,他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而劉邦卻是愛民惜才,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意思。

新文化報實習生lxy


新文化報


項羽在楚漢戰爭中敗給劉邦,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項羽在滅掉秦朝以後,應刻順應歷史朝流,自己做皇帝,實行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而不應該開歷史倒車,搞奴隸社會周朝封王的分封制,項羽可以把功臣任命到各地為地方省級幹部,只管行政,軍隊由中央控制,防止劉邦,英布等這些被封王爺造反,因為他們只有行政權,沒有軍隊,無法造項羽反。

二,治理國家光軍事手段不夠,還要有政治宣傳工作,這一點劉邦比項羽做得好些,所以劉邦打敗了項羽,如項羽分封義軍首領為王,他自己做了管理各路王的大王西楚霸王,因故殺了義帝楚懷王。這時劉邦手下謀士張良,陣平等人利用政治宣傳工作,到各路王爺處說項羽弒殺君主義帝楚懷王,為不義之人,各班王爺應一起用軍隊攻打項羽,為義帝楚懷王報仇。所以才有後來漢王和各路王爺軍隊垓下包圍項羽,項羽兵敗自殺成功。

三,項羽有點剛腹自用,過分相信自己一己能力,不會識人用人,他的重要人材如韓信,陣平,英布後來都投靠了劉邦,項羽連他的亞父軍師範增也被他趕走,而劉邦這邊,文有蕭何,張良,陣平等人,武有韓信,英布,彭越,樊噲,周勃,瀘綰等許多武將,可見劉邦才能之高,善識人,用人之長,最後在楚漢戰爭中打敗了項羽。


蔡哥談


楚漢相爭,絕對不只是一場軍事上的鬥爭,而是政治、軍事、經濟、人才上的綜合實力的較量。項家其實早有分工,項梁一直被培養當王的,而項羽從小就被培養成了一個為項梁打仗的軍事人才,殊不知項梁早死,項家沒有其他合適當王的人,所以重任就落到了項羽的肩上。

項羽當王后,只知道窮兵黷武,不懂得用人,給他配一個謀臣范增,項羽也不聽他的。而劉邦雖不怎麼懂打仗,但他會用樊噲、韓信等軍事家,還會用謀臣張良和經濟學家蕭何。

項羽只是一介武夫,只懂打仗,是一名軍事家;劉邦是一名政治家,所以項羽永遠是劉邦的手下敗將。


三角板3


漢軍陣營有劉邦扛傷,張良法師,韓信打野,還有蕭何,樊噲陣容合理。楚軍陣營就一個項羽在拼命,還一個范增一言不合掛機了。前期項羽發育不錯還能一挑五,後期漢軍意識,裝備跟上來了項羽泉水都不敢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