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午夜场

前不久,院线中大片不断,首映式经常选择在午夜时分。某日凌晨,孩子看完首映式回家,正赶上我起夜上厕所。孩子随口问我看过午夜电影没有,我说看过。孩子又问是啥大片,我尽管睡眼惺忪,但一点含糊都没有就回答:“南征北战。”

当然,如果回答地更加准确点,应该是彩色新版的《南征北战》。这回该轮到孩子蒙圈了。也难怪,我看这部午夜电影的时候,还是在四十多年前的1974年。那时候我还在285大院上幼儿园,看电影还是在露天,而爸爸和奶奶还都健在。

现在的很多50后60后也许都不清楚,著名的《南征北战》其实先后有两个版本。摄制于一九五二年的老版黑白片《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第一部军事影片,由著名导演成荫和汤晓丹联合指导。

这部由上影厂出品的经典战争片在过去影响极广,即便在大批老电影被禁放的文革时代,它也未被打入冷宫,而是与《地道战》、《地雷战》一起,成为著名的银幕“三大战”经典。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被人们很多遍地观赏,影响了至少三代观众。

社会上都如此,作为部队上的子弟,《南征北战》看得遍数那就更多了。我曾经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结果怎么也得十五六遍。而进入21世纪以来,能够让我自己掏钱进电影院看过两遍的,一是冯小刚的《老炮儿》,另一部则是印度的《摔跤吧,爸爸!》。

喜欢《老炮儿》,是因为它让我追忆起大院子弟过去的风光和感怀现时的落魄。去看《摔跤吧,爸爸!》,则是因为欣赏该片含蓄的幽默和阿米尔出色的演技。考虑到最近我国和阿三之间日趋紧张的边境冲突,我感到非常惭愧。

看《南征北战》的次数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光片中的情节耳熟能详,就连其中的经典台词到现在都能张嘴就来:“我也想今天晚上打个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几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可是不行啊,同志!”、“你看你光说气话,哪有野战军带着孩子打仗的。” 、“张军长,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某年英语小考,我和几个同学传小抄中招,被老师撵出教室罚站。看着骄阳下难兄难弟们都灰头土脸,我为了鼓舞士气,《南征北战》中敌军参谋长的台词脱口而出: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言毕,发现同学各个大惊失色,原来老师不知何时已溜到我身后。结果,我比那些难兄难弟又多站了两节课时。

老版《南征北战》不仅场面宏伟、制作精良,在演员阵容方面,也是非常强大。扮演解放军师长的陈戈,扮演高营长的冯 喆,扮演村长的张瑞芳,扮演国民党军张军长的项堃,放在今天哪一个都算得上明星大腕。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主角冯喆,既帅气又文雅,一改以往电影我军指战员高大全的简单粗暴形象。后来,冯喆又主演了《铁道游击队》和《羊城暗哨》等几部经典影片,塑造的人物角色深入人心。

可惜,冯喆后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死时不满五十岁,令人唏嘘感叹。好在他塑造的高营长等银幕形象依然长存于喜欢他的观众的记忆之中,对他在天之灵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七十年代初,国内文艺政策始有松动之势,需要新拍一批影片。因电影工作者时常困扰于政治上的动辙得咎,老片重拍成为一种较为“保险”的方式,彩色版《南征北战》、《渡江侦查记》、《平原游击队》等片于是应运而生。

一九七四年重拍《南征北战》时,距离拍摄老版《南征北战》已经过了二十二年,变化大是免不了的了。制片厂由上影改为北影,导演少了汤晓丹挂帅。演员方面,解放军师长由陈戈而王尚信;高营长由冯喆而张勇手;村长赵玉敏由张瑞芳而俞平;国民党军张军长由项堃而王培;参谋长由白穆而葛存壮等等。

新版“高营长”的扮演者张勇手,六十年代是以英俊小生形象显现于银幕,在其代表作《奇袭》(饰方勇)、《林海雪原》(饰少剑波)中的表现上佳。但到七十年代中期,他已经发了福,面颊身材都显得臃肿,如此“高营长”当然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俞平在“文革”前曾以《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一角成名,但在表现“赵玉敏”的泼辣干练上,尽管极尽模仿张瑞芳,却难以与之比肩。成名已久的葛存壮戏份不多,七十年代的观众熟悉他,源自后来在《决裂》里他饰演的那位“马尾巴的功能”教授,现在则是更多是靠“葛优他爸”名声在外。王尚信、王培等均为话剧演员,与陈戈、项堃等的表演相比,因舞台腔太浓而失了自然。

可以这么说,新版《南征北战》除了色彩由黑白变成彩色,增加了部分航拍镜头之外,基本上是完败于老版。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连听也没听说过《南征北战》还有过新版的原因之一。

那会儿既没有手机,更看不了微信,大家就坐着板凳马扎,你一言我一语转着圈地闲聊。就这样,等新版《南征北战》的胶片送到大院时,已经过了午夜12点。

记得电影刚刚开演,部队的叔叔们就一阵哄堂大笑,原来新版《南征北战》将我军的服装一律改为类似红军时期的样式:头戴红五角星,领口缀着红袖章。大院里的叔叔伯伯们差不多都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这样的瑕疵当然瞒不过他们的眼睛。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这样的粗心并非导演的疏忽,而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安排。

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其中的高营长太胖,远没有老版冯喆演得精彩干练。至于服装我倒并没有看出什么漏洞,毕竟那时我还是个只有六岁的小屁孩。

倒是上面所说的老版中的经典台词,新版本都给予了保留。与其说它多么经典,不如说是因反复观看给人的印象太深。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并没有看完整部新版《南征北战》。片子还没演到一半,我便躺在母亲的怀里呼呼睡着。直到有生以来的首场午夜电影放映结束,我仍然没有从睡梦中醒来。

儿时的午夜场

X

儿时经常在大院看露天电影,最喜欢的就是金光闪闪的八一厂的战争片,其中《南征北战》是最经典之一

儿时的午夜场

老版的片子极为经典,即使比起现在拍摄的所谓战争片,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儿时的午夜场

新版高营长的扮演者张勇手已经明显发福,跟那个时期的指挥员形象很不相称,而且高营长的领章帽徽也跟当时的年代不符

儿时的午夜场

儿时的午夜场

从沂源县三岔乡往峨庄拐的凤凰山,不仅是深秋看红叶的名胜,也是老版《南征北战》的拍摄地,我曾经去过两次,一次也没有爬到山顶,光在山下哈酒了

儿时的午夜场

一看到挂在凤凰山山洞里的这张剧照,相信很多像我差不多年纪的观众立刻就能脱口而出:请你们再坚持最后五分钟!

文:老橡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