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 新年伊始,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學生減負刻不容緩。然而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家長甚至擔心,不上老師那補習了,那我們的孩子玩什麼呢?會不會沉迷遊戲?會不會成為電視迷?我們先不談這些,就讓我們先來談談我們這些已經為人父母的70、80後的學生時代生活吧。

我們的課餘生活是快樂而多姿多彩的。

農村的學生上完課後是這樣玩的:

1、打“炮筒公”打“四角板”是男生的最愛,那個時代一放學,就開始玩,人在幾米開外朝目標靶“投彈”,以擊中者多少為準,相當於古代的“投壺”遊戲。不過贏了的四角板最後和“身經百戰”後往往被用來上廁所。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2、打仗。那時戰爭片看得不多,卻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英雄的夢想,所以一下課,就會分好邊,開始打仗,沒有角色,沒有情節,只有戰友和敵人,相當於現在的“舞臺劇”和真人CS。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3、鬥雞。這裡的鬥雞可不是真的拿雞去鬥,那年代雞可珍貴了,捨不得,我們用的是盤起一條腳,單腳跳著和人比賽,雙腳落地為輸。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4、釘地圖。沒有水泥坪的農村中小學有個天然的場所,用釘子在地上畫地圖,以為難對方為主,試我們的手法和眼法,說實在的,這可是個智力和體力全有的活。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5、打“抱骨子”就是我們現在的摔跤。放學後去放牛,到了草地上,捉對摔跤,也是很有意思,當然那時我們可真是點到為止呀。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城市學生是這樣玩的

1、跳橡皮筋。一邊跳一邊唱,各種各樣的花樣和歌謠成為我們永遠的回憶。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2、滾鐵環,那下課後我們直接滾著鐵環回家,很有面子,就象現在開車一樣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3、去少年宮

那些年我們的童年沒有負擔,沒有手機,玩過的都說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