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這個領域,爲什麼印度人可以完勝中國人!

管理這個領域,為什麼印度人可以完勝中國人!

在全球500強公司裡,在我們如雷貫耳的那些國際巨頭裡,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大部分都被印度裔收入囊中,而能在這些巨頭公司裡擔任高管的中國人卻是鳳毛麟角。不管是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聰明才智,還是勤奮程度,中國人都可以做到開掛級別,為什麼偏偏在管理崗位,印度人就能完勝中國人呢?

1、進擊的印度裔高管

微軟的市值達到了7490億美元。

微軟近些年好像真的有些“微軟”,尤其是在後起之秀谷歌、蘋果等公司市值一一超越谷歌之後。但在過去的12個月裡,微軟的股價飆升了40%,不管是漲幅還是市值,都反超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為世界上市值第三大公司,僅次於蘋果和亞馬遜。

這一切離不開的是締造微軟雲計算時代的重要人物,其現任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據美國知名商業雜誌《快公司》,自從納德拉上任以來,微軟的市值已經翻了一番。現在微軟前景更是被華爾街分析師一致看好,預計其可能很快突破市值一萬億大關。

納德拉是印度裔。

管理這個領域,為什麼印度人可以完勝中國人!

不僅僅微軟的CEO是印度裔,谷歌、百事可樂、摩托羅拉、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國際巨頭的CEO級別高管位置幾乎都被印度裔拿下了。

據澎湃新聞報道,世界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印度裔就佔了10位。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也有4位是印度裔。

還有一份更早的2005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硅谷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裔的比例更高。更不要談十多年後的今天。

再看看中國人的境遇。

在那份全球500強企業外籍CEO的名單裡,中國香港裔(籍)和中國臺灣裔(籍)各有一位,而中國大陸卻無人上榜。

來自臺灣的李開復先後在微軟、谷歌任職,最高坐到了“全球副總裁”的位置;前兩天剛從百度離職的陸奇,其頂峰也是微軟的“全球執行副總裁”,直接彙報對象就是納德拉。

2、既懂專業,也懂管理

反觀中國人在國際巨頭公司的遭遇,那些在我們看來能力超群的高材生,能坐到管理位置的鳳毛麟角,幾乎都只能做一些工程師之類的普通工作。

其實,不管是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聰明才智,還是勤奮程度來講,中國人都可以做到極致。

可為什麼印度人可以做高管,而中國人只能做員工呢?這些來自印度的高管,他們的管理能力是如何練就的?

擔任中興印度公司CEO的天使投資人汪濤說過;如果說,在製造業和工作效率上,中國已經甩出印度十萬八千里,那麼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則已經甩出中國人二十一萬六千里。

如果我們願意對在硅谷的印度高管們做個背景調查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谷歌CEO皮查伊,還是微軟CEO撒體驗·納德拉,這些硅谷的印度裔高管,無一例外,全部讀過MBA。

管理這個領域,為什麼印度人可以完勝中國人!

1961年,印度政府先後在加爾各答和艾哈邁德巴德建立了兩所精英教育學院,統一名稱為印度管理學院,並把MBA課程從印度管理學院普及出去,普及到了所有的高校之中。

就像中國人不學中文一樣,在印度,如果哪個學生不讀MBA,會被視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

有人問,我們中國也有MBA教育,也教出了很多出色的學生,為什麼還是不能在管理上跟印度人一爭高下?

雖然中國從1980年代開始也在實現現代管理學教育,但是在中國,學習管理或商科的專業學生,幾乎就是很專一地學習本專業,對於其他各個行業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並不瞭解。

也有已經工作的管理者或有意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再讀MBA,但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讀MBA的目的在於拓展人脈,獲取資源,而並非在管理上有所建樹。

這就造成中國的人才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要麼擁有專業技術,但缺乏管理知識;要麼懂管理、懂商科,但是對企業所在行業的專業技能不甚瞭解。

而在將MBA普及到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的印度,學生既懂專業也懂管理。不管將來是從事普通的研發專業工作,還是從事管理者,相較於具備單方面知識的中國人來說,擁有巨大的優勢。

3、懂得專業,才能思辨和溝通兼具

在一個高級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當中,決不可或缺的一定是專業技術,也就是在某個相關的專長領域的專業知識。

只有當管理者具備了這些專業技術,才能知道這些專業技術可以怎樣來影響他們的組織,要如何利用這些專業技術來為企業制定戰略規劃。

比如出身於印度理工學院的谷歌CEO皮查伊,在全球都在使用微軟的IE流量器的時候,提出啟用Google工具欄,引導用戶使用Google引擎,還建議公司開發自己的Chrome瀏覽器。接手Android的開發任務之後,將Android開發成了一個系統性平臺,使得Android可以成為與iOS相抗衡的系統,避免塞班系統的悲劇。

管理這個領域,為什麼印度人可以完勝中國人!

具備專業技術不僅是管理者制定戰略規劃的基礎,也是管理者能夠高效溝通的重要因素。

在年初的時候,學姐跟大家分享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印度人比中國人擁有更嚴謹、更高效的溝通能力。

說起管理者的溝通能力,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傾聽”:一個溝通能力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善於傾聽。但是,我們常常忽視了,從“傾聽”到“溝通”之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理解”。

只有當管理者具備專業技能的時候,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員工的想法,也能幫助員工更深刻地理解企業的戰略意圖,從而提高員工的執行力,避免不必要的無用功。

以上的內容,換一句話來理解,就是印度人之所以可以成為高管,是因為他們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換做中國人,需要兩個以上不同專業的人才能應對,也未必能把相關問題都覆蓋,或者相互之間未必能夠達成高效配合。

所以,一個管理者不應該只著眼於拓寬專業技能,而對企業疏於管理,也不應該只注重學習管理技能,而對企業所屬專業領域一知半解。

如果中國的管理者可以克服自己的弱點,兩手抓,再配合以“中國效率”,在管理上超越印度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